不能读取jquery

2020年上海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21-09-02

    2020年,上海市残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文件精神,坚持建制度、练内功、优服务、强供给,持续加强疫情下残疾人民生保障,圆满完成了“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和指标。

一、康复

    本市有16.7万残疾儿童及持证残疾人得到基本康复服务, 其中0-17岁儿童0.4万。得到康复服务的持证残疾人中,有视力残疾人2.9万、听力残疾人1.9万、言语残疾人0.1万、肢体残疾人8.4万、智力残疾人1.2万、精神残疾人1.5万、多重残疾人0.5万。得到康复服务的未持证残疾人0.2万。全年共为7.1万残疾人提供各类辅助器具适配服务。

    截至2020年底,全市提供残疾康复服务的机构有1083个,其中,100个提供视力残疾康复服务,66个提供听力言语残疾康复服务,326个提供肢体残疾康复服务,334个提供智力残疾康复服务,355个提供精神残疾康复服务,262个提供辅助器具服务(部分机构提供多种形式的康复服务)。开展残疾康复在岗人员达8808人,其中,管理人员1369人,专业技术人员4609人,其他人员2830人。

二、教育

    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加快特殊职业教育发展。全市设立了18个特殊职业教育办学点,其中1个特殊教育普通高中(班),在校盲人学生33人。残疾人中职教育(班)17个,在校生812人,已毕业65人,其中有7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完善残疾人考试辅助服务举措,全年为48名残疾人考生参加中考、高中学业水平考,春、秋两季高考等考试提供盲文试卷、单独设置考场等便利,共有75名残疾考生被普通高校录取,另有10名残疾考生被高等特殊教育机构录取。

三、就业与扶贫

    2020年,全市持证残疾人就业年龄段内(男:16岁-59岁,女:16岁-54岁)的就业人数为7.1万人,其中分散按比例就业4.7万人,集中就业0.9万人,务农0.1万人,辅助性就业、公益性岗位就业0.7万人,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等0.7万人。

    继续推动农村困难残疾人劳动增收,积极扶持涉残涉农经济组织,全市有227个残疾人扶贫基地,1.4万人次残疾人得到实用技术培训,安置3626名残疾人就业,辐射带动残疾人2736户。67户农村困难残疾人家庭得到无障碍改造。

    2020年,全市残联系统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重点帮扶云南和贵州遵义等地区残疾人脱贫。

四、社会保障

    截至2020年底,残疾居民参加城乡社会养老保险9.8万名,60周岁以下的参保残疾人中有4.1万名重度残疾人。

    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简称“两项补贴”)制度,享受“两项补贴”的残疾人总数为31.3万,其中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9.1万,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22.2万。

五、宣传文化

    举办第30次“全国助残日”、第21个“上海助残周”、“同心抗疫 决胜小康”——庆祝第29个国际残疾人日暨上海市残疾人艺术团汇报演出等大型活动。截至2020年底,全年组织新闻发布会10次。市级残疾人电视手语栏目2个,区级残疾人专题广播节目3个、电视手语栏目14个。全年通过市残联官网、微信、微博及抖音发布各类信息1915篇,视频330条。市残联微信公众号阅读量过万的有67篇,最高转发数量2201次。

    继续推进公共图书馆盲人阅览室建设、无障碍电影放映和残疾人文化活动。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设立38个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图书馆,制作社区无障碍电影剧本50部。市区两级开展残疾人文化周活动366场次,全年有16.3万人次残疾人参加各级各类文化活动,其中,2020年残疾人读书系列活动累计吸引残疾人1.4万人次参与,共收到16个区残疾人“最美瞬间”征文、摄影、书画、视频投稿作品250余件。

六、体育

    全年累计开展市级各类残疾人群众体育健身活动3次,举办残疾人体育比赛2次,残疾人群众体育健身活动参与人数8992人次,参赛残疾人运动员1887人次,聘任教练员40名,全市共设5个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

    全年因疫情原因,所有国际、全国赛事停办。上海作为残疾人体育国家集训基地,抓好3支国家队在国家集训基地的训练工作,共计78人参与了国家队集训。上海队共计220人参加了上海运动队集训。举办“爱在上海”残健融合比赛,采用线上联赛加线下冠亚军决赛的方式进行。本次比赛总共有32支队伍参加,参赛残疾人运动员达到150余人。

七、维权

    全市加快推进法治残联建设,制定或修改保障残疾人权益的规范性文件5个。市区两级人大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执法检查和专题调研2次,开展市级普法宣传教育活动 4 次,线上线下累计1.2万人次参加。

    全市成立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协调机构 18 个,建立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 17 个。全年共受理残疾人群众来信1087件,来电8711次,来访2189人次,相关信访件均得到妥善处理。

    截至2020年底,本市残联系统人大代表市级42人,其中市级4人,区、街道(乡镇)代表39人,其中1人同时兼任市、区级人大代表;本市残联系统政协委员16人,其中市级3人,区级13人。残疾人参政议政工作得到加强,全市残联系统协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议案、建议、提案3件,办理议案、建议、提案 27件。

    截至2020年底,全市累计出台了 2 个区级无障碍环境建设与管理规范性文件;全市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检查 646次,无障碍工作培训 875人次。开通12345市民热线手语视频服务。在金融、航空、社区公共服务场所推广“在线手语视频服务”。持续推进本市政府网站全网无障碍改造工作。

 八、组织建设

    全市市、区、街道(乡镇)共有残联组织237个,其中市级1个、区级16个、街道(乡镇)级220个。全市已建居(村)残疾人协会5099个,已建比例为99.5%,其中:有固定办公场所5000个,占97.6%;有办公经费3614个,占70.5%;配备办公设备4578个,占89.3%。

    全市残联系统实有人员1148人。市、区、街道(乡镇)残联领导班子已配备154名兼职副理事长,其中:市残联2名、区残联25名、街道(乡镇)128名。街道(乡镇)、居(村)选聘残疾人专职委员3948名。

    全市共建立市区两级残疾人专门协会85个,其中:市级5个、区级80个,有办公场所73个,占85.9%。

    全市助残社会组织172个。发布《2020上海市助残服务机构汇编》《2021上海市助残服务项目汇编》。组织开展上海优秀志愿助残服务组织及项目展示交流活动。公开征集服务标识,提升助残志愿服务影响力。开发“云助残服务平台”,助力志愿服务供需精准对接。

九、服务设施建设

    截至2020年底,本市累计投入使用的各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17个,总建设规模为2.4万平方米,总投资额1.2亿元 。累计已投入使用的各级残疾人托养设施12个,总建设规模为7260平方米,总投资额为1593万元。累计已投入使用的各级残疾人康复设施5个,总建设规模为10.1万平方米,总投资额4.5亿元。

十、信息化建设

    截至2020年底,全市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持证残疾人59.5万人,比上年增加1.7万人。2020年为深入推进“一网通办”,进一步加大残疾人相关政务服务事项整合力度,提升协同服务能力,市残联会同市民政局、市教委和市大数据中心等部门和单位,有序推进高效办成助残“一件事”。 对照“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口受理、一网办理、统一发证、一体管理”业务流程再造的总体要求,助残“一件事”按照“部门之间业务串联、残疾人证业务并联”管理架构重塑业务流程,通过搭建助残“一件事”主题办理模块,将多部门、跨层级的12个业务事项整合,以“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路”,大幅精简办事材料、时间和跑动次数,全面提升残疾人群众办事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办公室              2021年4月  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