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jquery

2019年上海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20-04-28
 
    2019年,上海市残联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走基层、体民情”“找痛点、破难题”,以改革创新和不懈奋斗的精神,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不断提升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康复
    2019年本市有17.2万残疾儿童及持证残疾人得到基本康复服务, 其中0-17岁儿童0.4万。得到康复服务的持证残疾人中,有视力残疾人2.9万、听力残疾人1.8万、言语残疾人0.2万、肢体残疾人8.5万、智力残疾人1.4万、精神残疾人1.9万、多重残疾人0.5万。全年共为6.8万残疾人提供各类辅助器具适配服务。
    截至2019年底,全市提供残疾康复服务的机构1080个,其中,97个提供视力残疾康复服务,64个提供听力言语残疾康复服务,316个提供肢体残疾康复服务,328个提供智力残疾康复服务,346个提供精神残疾康复服务,261个提供辅助器具服务(部分机构提供多种形式的康复服务)。开展残疾康复在岗人员达8720人,其中,管理人员1383人,专业技术人员4577人,其他人员2760人。
    二、教育
    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加快特殊职业教育发展。全市设立了18个特殊职业教育办学点,其中1个特殊教育普通高中(班),在校盲人学生124人。残疾人中职教育(班)17个,在校生650人,已毕业97人,其中有37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完善残疾人考试辅助服务举措,全年为52名残疾人考生提供了包括中考、高中学业水平考,春、秋两季高考等考试提供盲文试卷、单独设置考场等便利,共有89名残疾考生被普通高校录取,另有7名残疾考生被高等特殊教育机构录取。全年有1425名残疾人学生和生活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获得各类助学补贴。
    三、就业与扶贫
    2019年,全市持证残疾人新增就业4167人。全市持证残疾人就业年龄段内(男:16岁~59岁,女:16岁~54岁)就业人数为7.7万人,其中按比例就业4.7万人,集中就业1.1万人,个体就业0.1万人,公益性岗位就业0.3万人,辅助性就业0.4万人,灵活就业(含社区、居家就业)0.7万人,从事农业种养加0.4万人。
    全年培训盲人保健按摩人员186人、盲人医疗按摩人员95人。全市共有医疗按摩机构1家,保健按摩机构89家。
    继续推动农村困难残疾人劳动增收,积极扶持涉残涉农经济组织,全市有288个残疾人扶贫基地,2.4万人次残疾人得到实用技术培训,安置5299名残疾人就业,辐射带动残疾人3450户。74户农村困难残疾人家庭得到无障碍改造。
    2019年,全市残联系统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重点帮扶云南和贵州遵义等地区残疾人脱贫。
    四、社会保障
    截至2019年底,残疾居民参加城乡社会养老保险8.0万名,60周岁以下的参保残疾人中有4.1万名重度残疾人。
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简称“两项补贴”)制度,享受“两项补贴”的残疾人总数为30.8万,其中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9.0万,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21.8万。
    截至2019年底,残疾人托养机构达到836个,其中寄宿制404家,日间照料432家,有4.2万名残疾人接受了托养服务,其中寄宿制机构托养残疾人0.6万人,日间照料机构托养残疾人1.0万人,享受居家托养服务残疾人2.6万人。全市建有222个阳光之家、214家阳光心园。全年有6377名托养机构的服务和管理人员接受专业培训。
    五、宣传文化
    举办第29次“全国助残日”、第20个“上海助残周”、“共享芬芳 共筑小康”——庆祝第28次国际残疾人日暨市残疾人艺术团汇演等大型活动。制作《有爱无碍》公益广告和微电影。截至2019年底,全年组织新闻发布会10次。市级残疾人电视手语栏目2个,区级残疾人专题广播节目2个、电视手语栏目14个。全年通过市残联官网和微信、微博发布各类信息1380篇,视频154条。关注量由2018年的1万多跃升至2019年的26万多。
    继续推进公共图书馆盲人阅览室建设、无障碍电影放映和残疾人文化活动。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设立38个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图书馆,制作社区无障碍电影剧本50部,放映无障碍电影200余场,惠及全市2万多人次残疾人。全市开展市、区两级残疾人文化周活动516场次,全年有9.4万人次残疾人参加各级各类文化活动。
    六、体育
    全年累计开展市级各类残疾人群众体育活动28次,残疾人群众体育健身活动参与人数1.2万人次,全市设立残疾人自强健身示范点231个,聘任教练员160名,累计培养残疾人体育社会指导员1018人,为1700户残疾人家庭提供康复体育关爱家庭服务,全市共设5个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
    上海代表团参加全国第十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七届特奥会,共获得59.5枚金牌、46枚银牌和33枚铜牌,破2项亚洲纪录,破13项全国纪录,在金牌榜和奖牌榜上双双位列全国第8名,完成预期目标。本市选拔运动员代表国家队参加2019年意大利轮椅击剑世界杯花剑、重剑、佩剑等全部比赛,获得2枚金牌、2枚银牌及4枚铜牌的好成绩;组队参加了日本坐式排球四国邀请赛并获得冠军;参加英国伦敦马拉松赛、比利时UCI自行车赛、瑞士IPC田径大奖赛系列赛、日本脑瘫足球邀请赛、亚洲大洋洲坐式排球锦标赛等国际赛事,均取得良好成绩,为国家和上海赢得荣誉。
    七、维权
    全市加快推进法治残联建设,制定或修改保障残疾人权益的规范性文件3个。市、区两级人大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执法检查和专题调研4次,开展市级普法宣传教育活动 3 次,230人参加;举办市级法律知识培训班 2次, 130人参加。
    全市成立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协调机构 18 个,建立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 17 个。全年共受理残疾人群众来信1510件,来电8955次,来访2575人次,相关信访件均得到妥善处理。
    截至2019年底,本市残联系统人大代表市级4人,区、街道(乡镇)代表39人,其中1人同时兼任市、区级人大代表;本市残联系统政协委员17人,其中市级3人,区级14人。残疾人参政议政工作得到加强,全市残联系统协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议案、建议、提案7件,办理议案、建议、提案 33 件。
    截至2019年底,全市累计出台了 3 个市、区级无障碍环境建设与管理法规、政府令;全市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检查 767次,无障碍工作培训 1355人次。开通12345市民热线手语视频服务。在金融、航空、社区公共服务场所推广“在线手语视频服务”。持续推进本市政府网站全网无障碍改造工作。  
    八、组织建设
    全市市、区、街道(乡镇)共有残联组织237个,其中市级1个、区级16个、街道(乡镇)级220个。全市已建居(村)残协5034个,已建比例为98.8%,其中:有固定办公场所4648个,占92.3%;有办公经费3288个,占65.3%;配备办公设备4601个,占91.4%。
    全市残联系统实有人员1155人。市、区、街道(乡镇)残联领导班子已配备158名兼职副理事长,其中市残联2名、区残联25名(1名兼任市、区两级兼职副理事长)、街道(乡镇)132名。街道(乡镇)、居(村)选聘残疾人专职委员4439名。
    全市共建立市、区两级各类残疾人专门协会85个,其中市级5个、区级80个,有办公场所76个,占89.4%。
    全市助残社会组织170个。发布《2019上海市助残服务机构汇编》《2020上海市助残服务项目汇编》,组织开展上海优秀志愿助残服务组织及项目展示交流活动。支持社会各界为残疾人提供 “医路坦途”助盲门诊、“爱在身边”智慧助残等个性化志愿助残服务。
    九、服务设施建设
    截至2019年底,本市累计投入使用的各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17个,总建设规模为2.4万平方米,总投资额1.2亿元 。累计已投入使用的各级残疾人托养设施12个,总建设规模为7260平方米,总投资额为1593万元。累计已投入使用的各级残疾人康复设施5个,总建设规模为10万平方米,总投资额4.5亿元。
    十、信息化建设
    截至2019年底,全市残联系统建立局域网1个、14个网站,1个OA办公系统。全市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持证残疾人57.8万人,其中新增4.5万人。2019年新增27个事项接入中国上海“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平台,其中残疾人证申领所延伸的10个事项同时下沉到社区事务受理中心,截止2019年底,共计40个事项接入“一网通办”实现“一网”受理,22个事项下沉社区实现全市通办。依托上海“随申办市民云APP”构建残联“助残云”,实现残疾人个人档案、“我的补贴”、体检报告、办事进度、预约挂号、辅具配发等功能查询,残疾人证电子证照纳入本市电子证照库,实现社区办事电子亮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