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jquery

2015年上海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16-09-23

          2015年上海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是上海市残疾人事业“十二五”规划收官和“十三五”规划编制的关键一年。按照中国残联部署和市委市政府要求,上海市残联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本市中心任务,以保障改善残疾人民生、推进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为抓手,强化制度保障、完善服务举措,不断改善和提升残疾人生活水平,努力加快推进残疾人实现更高水平小康。
  一、康复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2015年,本市16个区和1个县均已开展了社区康复服务工作,累计已建社区康复站的社区总数为457个,配备有5491名社区康复协调员。为383983名生活在社区的残疾人建立了社区康复服务档案,其中累计374280人接受了社区康复服务,本年度新增接受社区康复服务有15689人。“十二五”期间上海市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不断加强,社区康复服务档案建立和接受社区康复服务的对象范围不断扩大。
  2015年各类康复工程继续推进。开展视力残疾康复机构总数为41个,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62319例;为4426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施行复明手术。为6106名低视力患者配用助视器,培训低视力儿童家长共988名,利于其有效开展家庭康复训练。对1487名盲人开展了定向行走训练。
已建设听力语言康复机构18个,其中市级机构1个;区(县)级机构17个。2015年新收训聋儿138名,在训聋儿310名,培训聋儿家长310名。全年培训各类专业人员85人,开展成年听力语言康复技术服务6488人次。
  开展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服务的机构达120个,其中市级康复机构2个,区(县)级118个。培训各级康复管理、技术人员1836人次。全年共有5320名肢体残疾人接受了康复训练,其中993名脑瘫儿童接受了机构康复训练;764名肢体残疾儿童接受了社区、家庭康复;3563名成年肢体残疾人接受了社区、家庭康复。开展智力残疾康复训练服务的机构共有224个。全年共有1714名智力残疾儿童接受了机构康复训练,1541名儿童和7768名成年智力残疾人在社区、家庭进行康复训练。
  2015年,本市共有在册精神病人115425人,精神病人检出率6.26‰;监护精神病患者114864人,监护率达到99.51%;显好总人数113442人,显好率98.28%;参与社会人数98494人,社会参与率85.33%。
  2015年本市向残疾人提供各类辅助器具510种,共计575339件,总量较往年有明显增长。其中,为残疾人装配假肢385例;装配矫形器29486例;电动类辅助器具适配、辅助器具组合适配、护理用品配发等其他辅助器装配545468件。
  2015年17个区县的258个医疗卫生机构陆续开展了残疾儿童筛查工作,年度新诊断0-6岁残疾儿童1271人。开展家长学校活动309次。
  目前,本市累计建立了37家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机构;550名孤独症儿童在各级机构进行康复训练;其中485名贫困孤独症儿童获得了康复救助。
康复人才队伍是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有力支撑,2015年上海市残疾人康复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康复机构在岗人员4970人,较上一年增加640人;其中市级机构在岗人员615人,区(县)级在岗人员4355人。针对康复管理人员、康复业务人员和社区康复协调员共举办培训班160期,培训相关人员共计8384人。 
  二、教育事业发展保持稳定
  2015年,本市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30人;目前设有1个特殊教育普通高中学校(班),在校生169人;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班)两个,在校生116人,毕业生52人,其中33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2015年,共有17名残疾人被特殊高等教育机构录取,69名残疾人进入普通高等院校。
  三、创新方式推动残疾人就业
  2015年,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等七部委联合制定实施了《关于促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大残疾人分散就业政策力度,重点推进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依法落实安排残疾人就业义务。
  截止2015年底,城镇残疾人在业人数共计66113人;其中集中就业残疾人12253人,新增361人;按比例就业残疾人37873人,新增1753人;个体及其他形式就业残疾人7338人,新增966人;公益性岗位就业残疾人4449人,新增44人;辅助性就业残疾人4200人,新增238人。总体来看,2015年城镇按比例就业残疾人数新增长人数最多,且在各类型就业中占比最大且较上一年有所上升。
2015年本市26306名农村残疾人在业,其中5635名残疾人从事农业生产劳动。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共计28个,其中残联兴办11个,依托社会机构兴办17个;全年共有16472次参与城镇职业培训。全年培训保健按摩人员275人,医疗按摩人员61人;设有保健按摩机构92个;在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中,15人获得中级职称,37人获得初级职称。
  2015年,本市通过创新就业方式促进强化残疾人就业,开展残疾人电子商务就业创业试点,通过电子商务社区就业、加盟预留、创业带动、互联网智能服务终端项目等模式,扶持残疾人网络创业就业;举办上海市残疾青年互联网创新创业计划大赛,搭建残疾青年互联网创新创业平台;不断加大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坚持以赛促训,在第五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上海代表团获得团体第一名。
  针对贫困残疾人群体的就业问题,扶贫工作继续展开,2015年本市全年共有7333名残疾人接受了实用技术培训;637名残疾人通过结对获得社会帮扶。本市设有65个残疾人扶贫基地,成功安置1439名残疾人开展就业,辐射带动1791户残疾人家庭;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受益282人。
  四、社会保障工作全面落实
  2015年城镇残疾职工参加养老保险69564人,参加医疗保险69564人。符合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残疾居民86071,60周岁以下的参保残疾人中有35872名重度残疾人,其中35691名享受了全额或部分代缴的优惠政策。城镇13055人和农村2370名残疾人已纳入最低生活保障;集中供养的城镇残疾人和农村五保供养的残疾人分别为60人和193人;57052名城乡残疾人获得了其他救助救济;40498名和34960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分别享受了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
  截止2015年底,本市残疾人托养机构达到752个,其中寄宿制托养服务机构372个,日间照料托养服务机构346个,综合托养服务机构34个;共有30072名残疾人接受了托养服务,其中居家托养服务占比仍然最大,其次为日间照料机构。本年度共有3359人接受了托养服务管理和服务人员的培训,其中5人接受了国家级培训,“十二五”期间累计培训13991人。
  五、宣传文体活动不断丰富
  截止2015年底,本市共有市级广播电台残疾人专题节目1个,电视手语栏目1个;区(县)级残疾人专题广播节目1个,电视手语栏目16个。2015年3月1日,开始全年不间断对新闻综合频道午间新闻节目进行手语直播,直播采取中国手语与上海自然手语兼顾的方式,受到广大听力残疾人的热烈欢迎。2015年全年,各级主要新闻媒体刊播稿件772件,报纸专版76个,新设官方微信公众号两个。
  截止2015年底,各级公共图书馆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图书馆共计59个,共开展残疾人文化周活动295场,总体来看,“十二五”期间残疾人文化周活动场次呈上升趋势,文化活动愈发丰富;举办残疾人文化艺术类比赛及展览162次,共有各类残疾人艺术团57个。残疾人在文化艺术方面的参与不断得到重视和增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残疾人读书活动、残疾人读书知识竞赛以及各类残疾人读书沙龙活动;稳步推进社区无障碍电影工作,在社区设立60多个无障碍电影放映点,成立4个无障碍电影剧本撰稿团队,撰写无障碍电影剧本35部,委托广播电台录制无障碍电影16部;同时,商业影院全年放映12部无障碍电影,204人次参与现场解说。
  除了文化活动外,2015年本市组织省级残疾人群众体育健身活动17次,共有3395人次参加;建设市级残疾人群众体育活动示范点314个,配备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583名;举办残疾人体育比赛13次,共有4800人次残疾运动员参赛;设有5个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组织区(县)级残疾人体育活动657次,共有269909人次参加残疾人体育活动;设有残疾人群众体育活动示范点219个,配备有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737名。在竞技体育方面,上海市代表团在全国第九届残运会获得金牌33枚,银牌29枚和铜牌39枚,名列奖牌榜第9,金牌榜第10;承办国内外残疾人体育赛事,承办上海轮椅击剑洲际训练营、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六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轮椅冰壶项目取得圆满成功。
  六、多渠道保障残疾人维权
  2015年残疾人维权工作逐步完善,市级人大开展执法检查或专题调研1次;各级残联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93次,共有9960人参加;各级残联举办法律培训班41个,2496人参加。截止2015年底,各级残联成立残疾人法律协助工作协调机构15个,建立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14个,办理案件79件;各级残联建立残疾人法律援助中心(工作站)17个,办理案件135件,有力推动了法律救助与援助工作。残疾人积极参与参政议政工作,各级残联协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议案、建议、提案共计8件,办理议案、建议和提案16件。
  在无障碍建设方面,2015年实施“农村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1000户”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为农村低保、重度残疾人及一户多残家庭,落实残疾人家庭住房出入口通道平整及坡化、内部构建无障碍通道,铺设卫生间防滑地面及扶手等家庭无障碍改造,改造范围覆盖本市所有农村地区。共出台了5个市、区(县)级无障碍建设与管理法规、政府令;各级残联开展无障碍建设检查2067次,无障碍培训4023人次;全年为5503户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无障碍改造,为17113名残疾人发放了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
  2015年,各级残联共处理残疾人群众来信1205件,接待残疾人群众来访2208人次,其中集体访7批次,113人次。按内容来看,群众来信内容除其他类外,多集中在社会保障、扶贫和康复类;群众来访中反映的问题多集中在社会保障、就业和扶贫类。除了传统维权渠道外,2015年不断探索拓宽残疾人维权服务渠道。通过规范法律援助和拓宽信访渠道,为残疾人提供有效的维权服务;在残疾人法律援助中引入高等学校法律专业志愿者,上海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40名大学生参加志愿法律服务;市残疾人法律救助中心先后接受法律咨询122人次,涉及近百项各类案件;在报刊上开辟“阳光法谭”残疾人法律服务专栏,促进残疾人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工作;开通运行“12385”残疾人服务热线,采取与本市“12345”市民服务热线并线运行方式实现资源共享。
  七、组织建设进一步规范
  2015年8个区(县)级残联机关配备了残疾人干部;已建街道(镇、乡)残联218个,已建率达到100.00%;选聘残疾人专职委员1490名;已建社区(村)残协1282个,选聘残疾人专职委员4189名。
  各级残联实有人员达641人,全年共举办培训班111期,培训干部队伍13169人次。共建立各级各类残疾人专门协会90个,各级专门协会已建比例为100.00%;不断加强残疾人专门协会组织规范化建设,围绕中心工作,以实施残疾人组织建设“强基育人”工程为契机,抓基础、抓重点、抓特色,建立专门协会学习制度、例会制度、工作通报等相关制度。共建立助残社会组织183个,其中市级6个,区(县)级177个。
  八、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  
  截至2015年底,本市累计投入使用的各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16个,总建设规模为23077.72平方米,总投资12103.47万元;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各级残疾人托养设施12个,总建设规模为7260平方米,总投资为1593万元;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各级残疾人康复设施5个,总建设规模为100462.42平方米,总投资44601.02万元,规模及投资较往年均有所增长。
  九、信息化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
  2015年市残联重视完善信息化建设领导推进机制,调整市残联信息化领导小组构成,协调推进本市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工作,将该项工作纳入《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十三五”规划》。
目前,各级残联共有19名统计人员从事残疾人事业统计工作;市级残联举办培训班1期,培训人员160人次。在技术保障方面,共有信息化专业人才45名,市级残联共建立局域网1个,网上办公(OA)系统1个。通过人才和技术保障,建立了残疾人基础信息维护制度,充分利用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和需求调查数据信息,立足社区形成残疾人基础信息动态更新机制,不断提高残疾人信息化工作水平。
  全年市级举办信息工作培训班4期,培训人员300人次。同时积极推进政府网站无障碍改造,为畅通视力残疾人获取公共服务信息的渠道,截止2015年末,本市市级政府网站及区县网站全部完成首页无障碍改造目标,其中28个政府网站实现全网站无障碍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