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jquery

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第0191号代表书面意见的答复情况

2018-06-09

标题:关于手语翻译服务的建议

办理结果:解决采纳

 

答复情况如下:

一、代表建议的内容概述

代表提出本市手语翻译服务存在专业手语翻译队伍人数不足、翻译质量不高、服务场所有限;手语翻译人才流失、服务费没有标准等问题,并建议立足现有手语翻译资源,采取政府购买手语翻译服务,发挥聋人协会优势,建立手语翻译培训监管机制,推进手语翻译专业化、职业化,为聋人更好的融入社会,追求高品质生活创造良好环境。

二、对代表建议的答复

(一)关于“采取政府购买手语翻译服务与聋人付费并行”的建议

长期以来,市残联坚持聋人参加培训必须配备手语翻译的原则,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实现聋人职业培训手语翻译服务的全覆盖。同时,为推动医疗、金融机构为聋人提供优质服务,2014-2017年,委托专业机构开展了医院、银行窗口服务工作人员手语培训,累计培训银行、医院窗口服务工作人员1563人。下一步,将进一步扩大培训范围,加大政府购买手语翻译服务的力度,在医院、民航、火车站等更多公共服务领域开展手语推广培训,只要有手语培训需求的行业,均可提出申请,我们将依托专业机构开展培训,提升窗口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手语技能,更好地服务聋人。

(二)关于“手语翻译人数不足,建议非专业与专业翻译人员并行”的建议

市残联通过广泛征集手语翻译专业培训机构,加大手语翻译培训力度,扩大手语翻译专业化队伍规模。2013年以来,我们以征集残疾人职业培训项目为契机,将手语翻译培训项目纳入到征集范围,鼓励培训机构开展手语翻译培训。截至目前,开展手语翻译培训的机构已由1家增加至2家。2014-2017年,先后委托专业机构先后开展手语翻译员(初、中、高)培训,共培训507人次。根据市人社部门的初步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市约有3540人取得手语翻译员职业资格证书,其中初级2790余人、中级590余人、高级160余人。

市精神文明办提出不断提升志愿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在第八人民医院、东方医院推出手语翻译志愿服务的基础上,积极培育和扶持致力于特殊群体志愿服务的项目和组织,为聋人提供手语翻译、医疗急救、心理治疗等专业领域的志愿服务。同时将依托《市民政务通——直通990》“为志愿加油”平台,集结更多志愿服务专业化人才,常态化开展专业化培训。不断深化“邻里守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以全市12家区级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和220家社区志愿服务中心为辐射点,开设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项目,吸引更多具备专业技能的社区群众加入志愿服务。

(三)关于“依靠聋协参与手语翻译培训,建立合理的手语翻译培训监管机制”的建议

近年来,国家逐步取消了包括手语翻译员(初、中、高级)在内的众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尽管证书被取消,但手语翻译市场需求仍然存在。下一步,拟建立由市残联、市聋协及手语翻译考评专家等组成的手语翻译考评专家组,制定手语翻译员鉴定标准,为全市手语翻译员培训、考核提供技术指导。

市教委将整合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手语研究的资源优势,有规划地在高校设立手语语言学、手语翻译专业硕士学位,进行手语相关专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同时加强院校师资培训,由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开放大学、上海特殊学校等院校的特教学院牵头,开展各院校教师手语培训,提高运用熟练度和广泛参与度。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院校开设手语选修课,提倡高校教育资源走出校门为社会服务,鼓励高校手语教师到老年大学、社区学院、老干部活动室等市民活动场所开展手语翻译普及活动。

感谢代表对残疾人事业的关心,对手语翻译服务的关注,手语翻译是聋人与社会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手语翻译专业人才更是协助聋人融入社会的重要力量。今后我们将在社会各界及聋人朋友的大力支持和参与下,共同推进手语翻译培训、培养手语翻译人才、提升手语翻译服务水平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