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jquery

杨浦区残联在上海残联系统2016年度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2016-02-29


创新机制激活力  破解难题强基础
积极探索社区助残管理服务新机制
——杨浦区残联在上海残联系统2016年度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2016年1月15日

 

        我区共有11个街道、1个镇,308个居委会,现有社区助残员249 名,经预测,至2020年,还将减少近100名。2012年6月起,根据市、区“万人就业项目”队伍下沉式转制管理的要求,我区对服务类队伍统一实行“只出不进”,由此社区助残员队伍规模逐步缩小,加上年龄结构、服务能力已远不能满足社区残疾人的服务需求,给全面落实各项社区残疾人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此,2014年初,我区积极转变思路,破解瓶颈,探索引入社会力量分片建立助残社工站的社会化助残服务新模式,旨在形成以专业社工为引领、助残员为基础、志愿者为补充的社区助残工作体系,把助残员队伍从力量不均衡、服务不规范、管理低效能向人员配置优化、服务专业化、管理集约化转变,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去年以来,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1号课题“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有关精神内容,我们在认真总结助残社工站经验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基层走访、学习取经、专题调研,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提出了“创新机制激活力、破解难题强基础”的工作思路,并形成了加强社区助残队伍建设和管理服务的新模式和新机制,即:居委会承担助残服务基本职能、社会组织承接助残员协同开展专业服务、街镇残联统筹各项工作的运行机制,进一步激发社区残疾人工作活力,推进了残疾人工作的持续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职能回归,做强居委会残疾人工作基本服务
        2015年是贯彻市委1号课题的落实年,也是街镇剥离招商引资职能,将重心转移到社区管理、安全和服务等社会治理的重要一年。在此背景下居委会完成了换届选举,新上任的居委会干部既提高了薪酬待遇、纳入了社区工作者体系,又明确了服务职能。为了加强社区残疾人工作力量,有效提升社区助残服务质量,我们紧抓契机,乘势而为,将调研成果、工作设想、有关举措专题向分管区长作汇报,并与区社建办、区民政局一起研究商讨,将残疾人工作回归居委会职能体系,共同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居委会残疾人工作基本职能的通知》(杨社工委〔2015〕25号),通知中明确了“居委会须有一名委员负责本居委会残疾人工作”,既有效解决了助残队伍不整、综合素质不强、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又充实加强了服务残疾人“最后一公里”的力量。居委会残疾人工作基本职能回归后,其主要职责是开展残疾人的基本服务,即:定期和不定期走访辖区内残疾人家庭,开展调查摸底,详细掌握残疾人基本情况、基本需求和服务情况,并建立电子信息档案,加强动态管理,实现残疾人工作在社区的“四个下沉”,即:职责下沉、事务下沉、信息下沉和管理下沉。
        二、激活载体,做精助残队伍专业服务
        残疾人工作基本职能回归居委会以后,为了让社区残疾人享受到精准化、精细化、专业化的社区服务,首先,我们将激活民办非企业性质的街镇残疾人服务社公益属性,激发残疾人服务社作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活力,为每个街镇服务社安排招聘专业社工额度,下拨人员经费,对取得社工专业资格的助残员(或残疾人),打开绿色通道,优先录用,使服务社能有效运转。其次,按照“总量控制、结构优化、提升能力”的原则,由各街镇残联集中对现有助残员队伍进行统筹使用,合理配置,通过以片区为单元集中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我们根据业务领域和助残员综合素质,将助残员分成“六大员”,即:康复协调员、就业指导员、无障碍督导员、三阳机构管理员、矛盾化解员和社区服务员,并在街镇残疾人服务社专业社工的带领下,有效释放助残员服务潜能,提升服务水平。
        同时,我们将以“项目提能力,服务上水平,品牌树形象”为理念,增强残疾人服务社的造血功能,提升助残队伍的能力水平。一是助推服务社竞标区、街镇推出的公共服务项目,通过项目化运作,提升队伍能力。二是助力服务社参与市、区公益创投,通过实践新的助残服务领域,提增发展能力。三是助跑服务社品牌创建,扩大机构影响力,提塑公益形象。通过“三助”,将服务社打造成助残员增能、残疾人满意、社会认同的优质服务载体。
        三、联动共振,做实基层残疾人工作队伍管理
        我们认为,要把各项基层残疾人工作落到实处,关键是基层队伍管理。为此,我们将积极构建“1+12+X”的社区助残队伍管理模式,即:在培训、服务、考核等环节上,上下联动,形成社区助残队伍闭环管理。“1”,即区残联的主导作用:在培训上,根据居委会残疾人工作委员和助残员不同职责进行定位,设计专业课程,组织专题培训,同时,每年进行1-2次集中式实务培训。在考核上,制定社区残疾人工作者考核办法,建立助残员绩效考核激励机制,提高绩效奖励在工资比例中的比重,激发队伍活力。“12”,即12个街镇残联主体职责:在培训上,结合阶段性的工作要求,由街镇残联组织服务社社工,定期进行案例分析、开展专项业务培训等,进一步落实各项基层残疾人工作;在考核上,由街镇残联统一组织实施,采取日常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注重履职表现和实绩。同时,街镇残联对居委残疾人工作委员的考核情况纳入街镇办事处对居委干部的综合考评中,激发工作热情。“X”,即第三方社会机构的专业作用:在培训上,重点开展社工知识、专业资格考证等培训,为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和建立“助残社工”培养机制创造条件。在考核上,每年开展社区残疾人工作综合评估,客观公正考量各街镇残疾人工作情况,促进社区残疾人工作规范、高效。
        各位领导,同志们,加强社区助残管理服务工作任重道远,今后,我们将在市残联的指导下,进一步创新思路,大胆实践,为推进创新社会治理,激发基层残疾人工作活力,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会后整理稿,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