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jquery

王爱芬在市残联系统2014年年中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5-05-15

王爱芬在市残联系统2014年年中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4年7月29日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主要是学习传达十届市委六次全会精神,总结上半年工作,研究部署下半年工作任务。刚才,三位分管领导已经对各自分管的重点工作作了回顾分析,并就下半年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希望大家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就全市上半年残疾人工作开展情况和下半年重点工作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工作中参考。

一、上半年工作回顾

今年上半年,市、区残联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的指示,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工作要点,务实创新,扎实推进,全市残疾人工作势头良好,呈现出积极的成效和鲜明的特点:

(一)重点工作成效显著

第一,重点助残项目全面落实,残疾人民生得到不断改善。一是超额完成“为1万名残疾人提供个性化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实事项目,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内容和受益人群进一步拓展。二是顺利推进“为全市2万人次视力残疾人提供无障碍观影服务”实事项目,搭建本市残疾人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和活动平台。三是有序推进《上海市残障人群康复辅助器具技术集成及应用示范》这一国家科技惠民计划项目,为市政府实事项目提供了内涵支撑。这些助残实事项目的全面落实,受到了广大残疾人的普遍欢迎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第二,重要惠残政策实现新突破,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政策法制环境不断优化。一是残疾人就业保障政策已经落地。市政府高度非常关心这项工作,市残联经与市发改委、市人社局等部门沟通协调,八项残疾人就业保障系列政策出台,并制定实施细则,落实配套资金。通过编印宣传手册等方式,扩大企业和残疾人的政策知晓度。二是积极落实机关事业单位残疾人专项招录。这项工作是贯彻落实《残保法实施办法》和中组部等7部门《关于促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的意见》的重要举措,也是上海推进残疾人高层次就业的重要抓手。今年,有18名残疾人分别被市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录用,专项招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三是探索残疾人个性化养护服务新途径。在浦东临港养老院、下沙养老院开展调研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为盲人、聋人老年残疾人及老携残疾子女提供特殊托养服务的渠道和途径,制定了对服务机构的扶持政策并付诸实施,满足了残疾人的个性化养护需求。除了认真落实市残联各项政策外,各区县也根据也注重从本地残疾人实际需求出发,研究制定扶残助残新举措,使本市惠残制度建设实现了进一步突破和完善。

第三,重大活动实效突出,残疾人事业的影响力显著增强。一是组织自强模范评选推荐工作。积极协调各区县、市人社局等部门,自下而上开展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的选拔推荐工作,并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表彰大会。上海有9人分别荣获全国自强模范、全国残联系统先进工作者和全国助残先进个人,有6个单位分别荣获全国助残先进集体和残疾人之家。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会与代表并作重要讲话,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为残疾人自强不息增添了勇气,为全社会关爱帮助残疾人增添了正能量,为推动残疾人工作创造了有利的环境。二是开展残疾人事业“十二五”执行情况视察活动。上半年,残工委先后组织残工委成员单位到杨浦、长宁、金山、闸北四个区,视察“十二五”规划实施落实情况,时光辉副市长将参加嘉定区的视察活动。根据视察的情况来看,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残疾人事业非常重视,党政领导主动关心过问残疾人工作,分管同志积极作为,残工委单位共同推进,残联组织恪尽职守,全市各层次、各方面都做出了艰苦努力。目前,绝大部分指标都完成的很好,或提前或超额完成了任务。三是组织开展第二十四次“全国助残日”暨第十五次“上海助残周”活动。今年助残日的主题是“关心帮助残疾人、实现美好中国梦”。市、区残联紧扣主题、精心策划,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助残日系列活动,向社会各界展示了残疾人的风采和残疾人工作取得的成就,在社会上营造了助残扶残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区县工作各有特色

今年全市的残疾人工作,在各位理事长、各位残疾人工作者的努力下可以说是既务实又创新,有许多新的突破,呈现了许多亮点。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围绕“兜住底、补短板”,编织残疾人生活保障安全网。各区县高度重视残疾人基本民生保障工作,不断出台惠残政策,使残疾人基本生活得到根本保障。如,杨浦区完善了“鑫光助残卡”救助项目,扩大覆盖人群,将生活、医疗等十项政府转移性支付资金全部入卡,使资金流向清晰,公开透明,实现阳光、公平救助。奉贤区出台多项政策,进一步加大对特殊困难残疾人的帮困力度,从制度上保障并改善残疾人家庭的生活质量。崇明县扎实开展“双百工程”,“百户残疾人家庭提高型无障碍改造”和“百户特困残疾人家庭危旧房改造工程”顺利实施。

二是围绕“提质量、增收入”,加大残疾人就业扶持力度。提高就业质量,提升就业层次,增加劳动收入,是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生活水平差距的重要途径。各区县积极拓展残疾人就业渠道,深化就业服务内涵,残疾人就业扶持工作取得实效。如,普陀区通过建设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组建残疾人创业就业互助联盟、完善残疾人创业工作机制等措施积极推进残疾人就业工作。虹口区积极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与中国电信上海分公司合作成立“虹口区残疾人阳光呼叫服务中心”。黄浦区坚持为辖区内社会单位举办残疾人就业促进政策宣讲会,并形成每月一次宣讲的专门制度。

三是围绕“个性化、专业化”,满足残疾人基本康复需求。开展康复服务是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帮助残疾人实现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在做好常规康复服务的基础上,各区县积极推动资源的整合利用,不断壮大残疾人康复服务业。如,嘉定区残疾人机构养护进一步拓展,新增床位200张,为全区16—60周岁重残无业人员提供机构养护服务。松江区集中开展“视力残疾人眼镜式助视器”适配工作,共计实施了401例市政府实事项目任务,完成年度任务的96.6%。

四是围绕“有特色、出精品”,丰富残疾人文化体育生活。各级残联一直把残疾人文化体育工作作为体现区域特色的亮点工程加以打造,残疾人反响良好。如,松江区和嘉定区,顺利通过“全国残疾人文化体育建设示范区”创建验收。徐汇区搭建无障碍电影区、街道、居民区三级网络平台,与区文化局联手将无障碍电影放映工作与社区“三室艺厅”文化民生项目结合,满足了区域视障、听障人士就近观影需求。宝山区残联联合区委宣传部等6个部门下发《加强残疾人文化建设的意见》,在制度上保证了区内残疾人文化体育建设。青浦区开展“千名残疾人看青浦”活动,近千名出行不便的残疾人圆了“想出去走走看看”的梦。

五是围绕“重创新,建机制”,推动残疾人助残服务社会化。激发社会活力,探索实践助残服务社会化工作,是新形势下转变残疾人事业管理方式的重要抓手。部分区县先行先试,为全市推广积累了工作经验。如,静安区确定阳光之家、阳光心园、阳光职业康复援助基地、阳光影视制作管理、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智力残疾人照顾者服务等六个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项目,通过竞争性谈判、招投标等方式,确定六个社会组织作为项目承接方,项目总投入212.4万元。闸北区委托专业机构对区内残疾人社会化项目进行评审,通过“闸北区社区公益服务项目招投标(创投)平台”进行网上公示,进一步推进了助残服务社会化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科学化发展。

六是围绕“搭平台、建制度”,夯实残疾人管理工作基础。夯实工作基础,强化科技支撑,是推动残疾人事业科学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区县在强化信息化管理系统、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上取得新进展。如,长宁区依托高校开展区内持证残疾人生活状况调查,对下一步开展残疾人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撑。浦东新区进一步完善残疾人智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各类业务政策、残疾人求职、教育和辅具申请等基本功能初步建设完成。闵行区23项残联事务全部纳入综合窗口,实行“一口受理”,其中将17项业务下沉到村、居委社区服务站,实现零距离受理。金山区建立了全市首家公共信息发布平台,残疾人补贴发放提醒等是区政府第一批推出的公共服务信息内容,手机、固话和网络用户都可以免费订阅,实现了区残联与残疾人之间点对点服务。

(三)总体工作特点突出

纵观上半年工作取得的成绩,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推进残疾人事业的思路更加明晰。市、区残联紧紧围绕转变政府职能总体工作要求和“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工作大局,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促进发展”的工作思路,围绕保障残疾人健康权、生存权和发展权,一手抓基本保障,一手抓深化服务,推动了残疾人事业发展中与政府相关的一些重大问题的解决。例如,《上海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暨2013—2015年建设规划》将“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列为专章,依此可以作为政府购买服务情况的主要依据;市级和区级都有多项残疾人工作纳入政府实事项目或重点工作。

二是争取党委、政府重视和整合部门资源更加主动。时光辉副市长在7月初召开的残工委工作会议上指出,各部门要关心、支持残疾人工作,形成合力、紧抓落实,注重推进全市残疾人工作的总体均衡发展,注重关心残疾人的特殊需求,注重残疾人工作的系统化、制度化建设。各级党委、政府越来越重视残疾人工作,市委、市政府上半年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讨论与残疾人有关的重要工作;在整合部门资源上,区县残联也非常具有主动意识,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会同相关部门解决了一些困难和问题。

三是落实残疾人服务工作措施更加有力。市、区残联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对照“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影响残疾人事业科学发展;法律法规有待健全,残疾人服务特惠政策存在短板;工作者队伍素质有待提高,工作作风与代表、服务、管理职能不相适应”的差距,积极落实整改措施。残疾人的服务工作,最重要的是满足残疾人的需求。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要求,努力探索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有效方式和管理体制,不断健全制度保障、强化服务意识,推动了各项残疾人工作全面落实。

韩正书记在十届市委六次全会上提出的“四个不适应”:领导干部对互联网迅猛发展和科技快速变化带来的挑战和冲击不适应;对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发展不适应;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不适应;对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不适应。对应我们的工作,残联要强化信息化管理的系统,以及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和信息化无障碍建设;在转型期,要关注残疾人民生,构建残疾人生活安全网;在满足残疾人需求的过程中,要转变角色,运用社会和市场的力量来推动政府购买助残服务的工作;要研究残疾人如何实现公平、公正发展,解决残疾人基本权益保障问题。

总的来看,经过半年的努力,全市残疾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工作中的不足:一是残疾人事业融入大局的意识要进一步增强,要善于与政府部门、相关委办局沟通交流。二是增强特殊政策开征过程中,要在量力而行的基础上,加强调研,看到政策的长久性和长远性,更加贴近地气、更能贴近残疾人的需求。三是残疾人管理服务方式要自觉适应政府职能的转变,认清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当中起决定作用的道理的形势和要求。四是从加强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提高学习能力、领导能力,迎接事业发展的挑战。

二、整体推进,全面落实今年各项工作任务

韩正书记在十届市委六次会议上指出,要务实创新,用更大力气改善民生。在新形势下,要坚持保基本、重托底、广覆盖,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善于调动引导社会资源,运用市场机制做民生工作。下半年,在改善残疾人民生保障,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上,全市残联系统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和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勤勉务实、主动作为,做到强意识、重落实、优环境、谋长远:

强意识,残疾人事业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面对着繁重的任务。广大残疾人工作者要认清上海面临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形势和任务,认清做好民生保障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切实提高推动本市残疾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识。一是要增强大局意识。残联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残疾人的桥梁和纽带,广大残疾人工作者要认清上海面临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形势和任务,认清做好民生保障工作的思路和方法,按照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有关要求,了解残疾人的需求。要吃透两头,服务于两头,更好地履行代表、服务、管理残疾人的职能。上海最近有两项工作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一项是救助工作,国务院出台来救助管理办法,上海出台了8+1的救助政策,“8”是八个方面的业务,“1”是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我们一定要要吃透文件的精神,理清残疾人工作涉及哪些方面,在制定特惠政策时牢牢记住救助这项工作。还有一项工作,是关于黑车整顿。二是要增强责任意识。这里主要谈谈残保金的使用管理问题。残保金作为保障残疾人促进就业、社会保障方面的重要民生保障资金,近年来受到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举三个例子:前段时间,深圳市残联经费使用情况引起质疑,《人民日报》专题就“残保金账本该不该晒?”进行了热点解读,在社会上引起一定反响。今年5月,本市一名残疾人向市残联提出公开“本市市属行政机关完成残疾人按比例就业义务的单位数量及具体单位名称”的申请。经请示市政府办公厅相关部门,确定市残联属《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应根据《残疾人就业条例》确定的职责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同时,该项政府信息属于应予公开的范围。基于此,市残联梳理了市级行政机关未能履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有关信息,召开了部分市级行政机关的通气会,落实了相关部门残保金的补缴工作,并计划会商政府信息公开主管部门制定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信息公开常规口径。7月8日,法制日报网络版(法制网)刊登名为《上海被曝三年少支近50亿元残保金》的报道,报道称盲人余修付发现“上海3年少支约50亿”,引起市政府新闻办舆情监控部门的注意,并提示市残联及市审计局予以关注。经核查,截止2012年底,市、区县两级残保金结余66.6亿元,其中市级残保金累计结余49.3亿元。2010年至2012年3年间残保金累计收入52.8亿元、支出27.8亿元、结余25亿元。结余数额虽然与余修付声称少支出50亿元存在较大差异,但结余总量确实较大。我们认为,近期一系列关于残保金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来信等可能不是独立事件,宜予重视。鉴于上述情况,各级残联要切实增强管好、用好残保金的敏感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提高残保金的使用效益和质量。继续加大残疾人特惠政策研究力度,继续围绕实现残疾人增收及同步小康的中心任务用足用好残保金。在政策规定的使用范围内,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助残服务,并以残保金购买服务等形式,满足残疾人的特殊化、个性化服务需求。在各级财政、审计部门加强对残保金预算编制、执行、绩效评价进行检查监督的基础上,各级残联组织要建立健全残保金使用内部控制制度,遵守财经纪律,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让残保金在推进残疾人事业上发挥更大作用。

重落实,就是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今年各项残疾人工作任务已经明确,要抓具体任务分解落实,抓节点进度推进落实。各区县、各部门、各单位要对全年工作进行梳理,找差距、明责任、定任务、抓落实。一是抓好残疾人就业保障政策的落实。今年6月,市残联会同相关部门先后颁布或调整了包括分散安排残疾人就业岗位补贴等8个就业保障政策,涉及分散就业、集中就业、非正规就业及“三阳”中的“阳光基地”和“阳光之家”等,惠及数以万计的用人单位和残疾人,堪称近年来本市就业保障政策力度与覆盖面之最。据悉,相关文件传达及业务培训已于6月底前完成。各区县要领会文件精神,吃透政策内容。8项就业保障政策涉及面广、针对性强、专业化高,区县残联主要领导要能够知悉政策内容、分管领导及专职工作人员要深谙文件要义。各区县残联应及时对本单位及街镇残联、社区就业指导员等组织开展政策解读,确保政策在全市残联系统贯彻落实到位。要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政策影响。8项就业保障政策制定的主要初衷是鼓励用人单位吸纳残疾人就业,增强残疾人就业稳定性,进而改善残疾人生活发展状况。区县残联要利用海报、宣传单、上门走访、集中宣讲等各种适宜的方式方法,向用人单位宣传政策内容,力争做到家喻户晓。要抓好贯彻落实,规范审批环节。8项就业保障政策要发挥政策效应的关键是确保措施获得有效落实,而此次政策的受理审批重点在基层残联。区县残联要严格按照文件规定及业务要求,审批务求规范,服务务求周到。既要防范个别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对用人单位享受政策设置人为障碍,又要杜绝一切弄虚作假、徇私舞弊骗取补贴资金的行为。二是抓好“基础管理建设年”活动落实。中国残联将2014年确定为“基础管理建设年”。抓好“基础管理建设年”活动,是推动残疾人事业再上新台阶的重大基础工程,是落实保障基本民生补短板、兜住底的必然要求,是制定加快残疾人同步小康进程具体措施的客观要求,是不断增强各级残联组织有效履行职能的重要基础。其中,“基础管理建设年”活动的核心任务是开展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确保调查数据的质量。专项调查是一次专业技术较强的大规模专业调查,在这里我重点强调一下这项工作的几个关键点:第一,调查数据上报之前必须由分管区长和理事长签字,全市数据上报中残联之前由我和分管市长签字;第二,时间节点上不能拖延,按质、按量、按时完成;第三,调查数据出来后,上海不能自行公布,必须上报国家层面后统一发布。8月中旬,我们将召开区县动员会议,对具体工作做专题部署。在这里提几点要求:一要提高认识。此次“基础管理建设年”活动任务重、时间紧、影响大、意义深远。时光辉副市长在《上海市“基础管理建设年”活动有关情况的报告》上专门做了批示,指出“这是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一定要全力以赴、坚忍不拔、确保质量。”各区县要充分认识活动开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做好充分的思想、组织准备,做到组织领导到位、经费保障到位、技术支持到位。要把开展“基础管理建设年”活动列入今明两年的工作重点,统筹安排。活动开展的情况要向分管区长、区残工委主任汇报。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和攻坚克难的决心,确保“基础管理建设年”活动各项工作任务得到落实。二要组织有序。为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市残联成立了“基础管理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各区县也要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理事长要亲自抓这项工作,要抽调能力强、责任心强的同志组建实施工作班子,紧紧围绕市残联的统一部署开展各项工作。专项调查工作面大量广,前期必须要有严谨、细致的准备,要制定方案,落实分工,做好过程监管。三要推进有力。在专项调查工作中,各区县要认真抓好核查、培训、调查、录入各个关键环节,组织好街镇、居村委的力量,用好残疾人专职委员这支队伍。要在残工委的领导下,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积极作为、主动作为,科学作为,拿出过硬的调查数据,交出满意答卷。“基础管理建设年”活动是新背景、新形势、新要求下开展的一项的工作,也是残疾人事业在新起点上开启又一轮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把上海残疾人事业、残联工作往前推一把。

优环境,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维护残疾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让残疾人与全市人民一道共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一是宣扬残疾人先进事迹。时光辉副市长在残工委会议上讲到,前不久评选出的自强模范、助残先进和残联系统先进工作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催人奋进,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教材。要精心遴选自强模范和助残先进的典型,认真组织好宣传活动,用榜样的力量推动全社会更加关注残疾人事业。中国残联也要求各地做好先进事迹宣讲工作。因此,经与市委宣传部沟通,计划将残疾人自强助残报告会纳入“全市重大典型报告会”进行组织宣传,通过先进事迹宣讲活动,为全社会注入正能量,为残疾人事业发展营造更加浓厚的氛围。首场报告会初定放在9月份,接下来还会到区县进行宣讲。希望各区县残联要积极组织好观众,不要局限于残联系统,可以邀请残工委成员单位等方方面面的同志前来参加。二是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进一步构建和完善保障残疾人基本权益的工作体系,努力维护残疾人人的健康权、生存权和公平权。提升依法维权服务能力。市残联将会同华东政法学院筹建残疾人权保障研究中心,汇集一批专家学者,探索研究上海残疾人权益保障的理论、方针、政策,提升残疾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福祉。规范残疾人信访工作。进一步健全全市残联系统信访工作制度,落实市、区两级责任。高度重视黑车整顿工作。摸清从事非法营运的残疾人底数,做好整顿工作,做好残疾人陪护的稳定工作。

谋长远,面对新机遇、新情况、新挑战,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谋划未来事业发展的新思路和新举措。一是着手编制“十三五”发展规划。“十三五”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时期,又是残疾人实现同步小康的攻坚时期。谋划好“十三五”阶段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及发展重点,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对促进本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日前,市政府下发了《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要求做好“十三五”规划的基本思路、纲要编制,市残联也已经着手启动残疾人事业“十三五”纲要的编制工作。各部门、各区县要在抓好“十二五”纲要目标任务落实的同时,尽早启动“十三五”前期准备工作。加强组织保障。市残联成立“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各区县也要成立相应的规划编制办公室,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一步步向前推进。加强沟通协调。市、区残联在规划设置指标体系和确定目标和服务内容时要加强沟通,与上级残联及政府相关部门的规划相衔接。建立公众参与机制。要坚持开门搞规划、扩大公众参与度,把规划编制的过程变为集中民智的过程,使“十三五”规划成为一个充分集中民智、体现民意、合乎民情、顺应民心的科学规划。二是加快推动助残服务社会化。推进助残服务社会化工作是顺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是适应本市转变政府职能和创新社会治理形势的需要,是满足残疾人群体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的需要,也是残联组织转变事业管理方式的必然趋势。大家要认清形势,提高认识,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这项工作。在推进此项过程中,市级部门要加强数据梳理,认真梳理每个区县在助残服务社会化上的资金使用情况,细化每个服务项目的目录,财务部门要根据目录清单落实配套资金。区县残联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加强与政府部门协调沟通,关注购买服务的平台的问题,尽可能运用现有的政府购买服务平台和资源开展工作。二是加快推动助残服务社会化。推进助残服务社会化工作是顺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是适应本市转变政府职能和创新社会治理形势的需要,是满足残疾人群体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的需要,也是残联组织转变事业管理方式的必然趋势。大家要认清形势,提高认识,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这项工作。助残服务社会化是一项比较新的工作,整个体系建设尚在探索之中,市、区残联在助残服务社会化工作上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也碰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区县对助残社会组织情况还不太清楚,或者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较少;有些由于对残疾人服务需求了解不充分,导致预算编制或执行不够准确;残疾人服务规范和标准较少,标准体系建设滞后等等。去年 9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将残疾人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畴。今年上半年,财政部、中国残联等六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做好政府购买残疾人服务试点工作的意见》,对政府购买残疾人服务作出框架性的顶层设计。市残联也正在加紧研究制定这方面的实施意见和助残服务清单目录,力争能与财政等部门联合会签。市级部门及区县残联在推进此项过程中,要重点把握三个“加强”:一要加强与政府部门协调沟通,建立合作工作机制,尽可能运用现有的政府购买服务平台和资源开展工作。二要加强残联业务梳理,摸清残疾人需求底数,为编制预算和开展服务提供依据。三要加强助残社会组织培育力度,使其尽快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并结合职能的转变,提高竞争力,逐步打造一支平等参与助残服务的主力军。

同志们,现在已经年中过半,我们的任务还非常艰巨。十分感谢给位理事长,在上半年的工作中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配合。在下半年,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勤勉务实、奋发有为,圆满完成年度各项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