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jquery

成果展示

“创建100个阳光基地,为就业困难残疾人提供就业援助”作为2010年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之一在本市全面推进。截至2012年底,全市共有“阳光基地”170个,援助就业困难残疾人4311人,开发了包括印刷后道、服装后道、五金装配、成品包装等系列劳动产品200余个,累计有500余名援助对象得到有效的职业康复,实现市场化就业。“阳光基地”项目在残疾人群和社会各界中产生了重大的反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集中表现为:

一、“阳光基地”成为残疾人就业的“加油站”

运用“阳光基地”职业康复的功能,使不少残疾人的就业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三年多来,有500余名残疾人经过简单劳动加技能培训的职业康复走出“阳光基地”,成功实现市场化就业。

【例1】浦东新区听力残疾人王荣,由于他的听力问题和对社会缺乏认知度,导致多次求职失败,心里更对工作充满恐惧。自从来到“阳光基地”后,老师针对他的情况对他进行了个性化心理干预,同时,引导他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克服自卑,勇敢面对生活。经过不到一年的职业康复,他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被瑞吉红塔大酒店成功录用。 

二、“阳光基地”为残疾人撑起生活的“保护伞”

“阳光基地”为援助对象提供比较稳定且可以获取一定劳动报酬的生产劳动项目,解决了他们的生活来源问题。

【例2】宝山区淞南镇“阳光基地”援助对象丁晓庆,智力残疾,伴有肢体和言语残疾。2009年6月刚进入“阳光基地”时,简单的信封制作都无法掌握。在老师的手把手培训下,半年后,小丁有了很大的进步,可以参加信封制作手工劳动了。随着能力的提高,现在的他已能在不到半小时的时间里加工完成100个信封,成了车间里的劳动能手,每月的劳动收入和政府补贴合计达近千元。

三、“阳光基地”为残疾人支起保障的“安全网”

大龄残疾人再就业困难一直是残疾人就业保障工作中比较突出的问题,“阳光基地”为这部分特殊群体落实和接续了社会保险,使其能够到龄享受社会养老保险金。目前,共有300余名残疾人通过援助后到龄领取了养老金。

【例3】杨浦区殷行街道“阳光基地”大龄智力残疾人员张爱蓉,丧偶独居,失业在家,仅靠低保维持生活。由于到龄享受社会养老待遇条件不够,自己觉得十分苦恼。张爱蓉作为大龄援助对象进入“阳光基地”后,不仅社会养老保险得到缴纳,还得到一定的劳动补贴。经过近两年的社会养老金缴纳,张爱蓉已经满足退休条件,如今已正式享受社会养老,每月可领取1500元养老金,生活状况有了根本改善。

四、所获肯定

“阳光基地”是本市继上海市智障人士“阳光之家”之后推出的又一服务残疾人的阳光品牌项目,是本市科学应用庇护性就业援助理念,解决困难残疾人“就业难”的社会创新实践,是完善本市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坚实基础。

1、成功注册“阳光基地”标识图形

今年初,“阳光基地”标识图形顺利通过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的审核,已被正式批准成为注册商标,有效期限为10年,核定使用范围包括:就业指导、教育培训等服务项目4大类共36项;工艺品、包装纸等使用商品10大类共93项。

2、喜获“上海社会建设优秀项目”称号

2012年7月,上海市社会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社会建设研究会联合发起“喜迎十八大--2012上海社会建设十大创新项目评选”活动。此次活动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主题,旨在总结、宣传本市各类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新鲜经验,所报项目须具备“有创新性、成效显著、示范效应”等特点,活动将最终评出优秀奖10名、入围奖20名。由上海市残联报送的“阳光基地,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援助”项目经过了入围初选、传媒票选、专家评选等具体环节之后,从全市300余个参选项目中脱颖而出,喜获此次活动的优秀奖,荣获“上海社会建设优秀项目”称号。

3、获国家和地方财政、审计部门充分肯定

2011-2012年,国家审计局、上海市财政局监督检查局在对本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进行专项监督、审计过程中,对“阳光基地”就业援助服务模式在帮助就业困难残疾人增加收入、落实保险和技能储备等方面取得的成效表示认可,对相关项目资金审批和使用情况表示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