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jquery

关于印发《2020年上海市残疾人工作要点》的通知

2020-08-31

关于印发《2020年上海市残疾人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区残联,市残联机关各处室、各直属事业单位:

现将《2020年上海市残疾人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

2020年1月2日

2020年上海市残疾人工作要点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全面落实的决战之年,是“十四五”规划编制的重要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本市残疾人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十一届市委第八次全会精神,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任务,坚持以残疾人需求为导向,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服务供给改革,统筹好促改革、强保障、优服务、惠民生、保稳定,以排头兵的姿态和先行者的担当,聚焦关键抓落实,勇于攻坚克瓶颈,主动求变迈新步,解决残疾人的“急难愁盼”问题,着力提高残疾人事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开创新时代上海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一、聚焦关键,保障残疾人平等权益

(一)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就业制度

在社会保障方面,深入推进困难残疾人“一人一档”精准帮扶机制,科学客观评价困难程度,形成市、区统一的帮困模式。协调相关部门调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政策,探索建立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开展“阳光之家”星级评定工作,提升公益服务机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级。在促进就业方面,完善残疾青年见习基地管理办法、残疾人创业就业补贴等鼓励政策,持续做好机关、事业单位残疾人专项招录和国有企业定向招聘残疾人工作,持续稳定和扩大残疾人就业。积极推进落实《残疾劳动者就业促进专项计划》,为残疾人提供职业指导、实训培训等精准就业支持服务,大力推进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实训基地、文创基地建设,加强项目宣传,链接社会资源,探索残疾人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新方式。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试点支持残疾人居家就业新模式。开展完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机制、扩大长期护理保险残疾人覆盖面等研究。发挥国家级盲人医疗按摩规范化实训基地示范作用,探索拓展盲人医疗按摩人员服务范围。

(二)保障残疾人教育权益

根据《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职责分工落实任务要求,确保残疾人义务教育“零拒绝”,加快发展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在残疾人职业教育体系领域持续用力,推动教育行政部门、职业教育机构在残疾人职业教育招生范围、专业设置、“双证融通”等方面实现全面改革。协调推进医教结合,对在校残疾人学生摸清底数情况、掌握医疗康复、教育等需求,促进卫生健康、教育部门和相关机构优化服务供给。鼓励成人教育机构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支持服务。常态化落实好残疾人基础教育阶段免费教育、残疾人学生和生活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助学、残疾人成人学历教育补贴等政策。推广国家通用手语和盲文,落实《国家手语和盲文规范化行动计划(2015-2020年)》,在公共服务、医疗、金融等领域加大手语推广应用和培训力度。举办国家通用手语技能大赛。

(三)提升残疾人康复服务能力

加大康复政策力度,贯彻落实《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6-2020年)》,指导开展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创建评估推广,推动全面开展残疾预防及残疾康复服务;贯彻落实《关于本市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完善重度听障儿童人工耳蜗手术补贴、在校残疾人学生辅助器具申领等制度措施。加大儿童抢救性康复政策支持力度;调整困难残疾人托养照护政策,提高重残人员机构养护床位补贴标准。强化康复人才培育,加大高端人才和关键岗位人才引进力度,举办第五届残疾人辅具技术职业技能大赛;落实东西部对口支援地区助听器适配、聋儿语训等培训任务。提升康复机构能力,深化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协助卫生健康部门,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康复服务能力建设;丰富“阳光心园”等机构的服务内涵和承载,就近就便为残疾人提供多样化的社区康复服务;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对“阳光宝宝卡”约定机构、聋儿康复机构、孤独症民办儿童康复约定机构等开展服务质量监督检查,建立督导评估反馈机制;加强对区级残疾人康复机构技术指导,提升专业服务能力水平;加快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二期扩建项目开工建设。

二、营造氛围,促进残疾人融合发展

(一)加大残疾人事业宣传力度

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弘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团结带领广大残疾人听党话、跟党走。运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平台,持续提升“两微一刊”和《新民晚报》专刊的影响力,开设“抖音”账号。健全市残联融媒体宣传工作管理办法和新闻宣传信息报送机制,完善“微视频”等特色栏目,正确引导网络舆情,加强服务残疾人的信息窗口和残疾人事业宣传阵地建设。深入挖掘残疾人先进模范及助残典型事例,讲好残疾人自强故事。以第三十次“全国助残日”和第二十一次“上海助残周”等活动为契机,集中开展专题宣传报道。广泛投放残疾人事业公益宣传片,营造良好社会助残氛围。

(二)丰富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

打造阳光系列艺术文化品牌,丰富市残疾人艺术团表演形式,发挥文联文化艺术专业和资源优势,扩充包括民乐、戏剧、曲艺、民间文艺、书画和摄影等在内的艺术门类,组织残疾人特殊艺术汇演。鼓励以“一街(镇)一品”形式,培养一批残疾人特殊艺术人才。积极参与上海市民文化节、旅游节、上海国际艺术节、电影节等文化演出活动,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市级以上文化平台展示。组织开展2020年上海市残疾人读书系列活动,鼓励社区图书阅览场所增加盲人读物。积极备战2020年东京残奥会,承接国家队坐式排球、轮椅击剑、竞速轮椅等集训任务,为国家队选送优秀运动员。提高残疾人运动员竞技训练能力和个人素养,为2021年全国残运会、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储备力量。组织开展适合不同类别残疾人参加的群众体育单项比赛和运动会,举办“爱在上海”残健融合城市运动会等活动。推广特奥融合项目,举办特奥融合跑、特奥运动员领袖论坛等活动,实施特奥运动员健康计划,做好残奥协会、特奥协会换届工作。

(三)持续优化无障碍环境建设

会同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完成《上海〈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实施办法》立法工作。广泛宣传提升无障碍环境建设知晓度,大力倡导无障碍通用设计理念。推进残疾人出行交通无障碍环境建设,倡导配置更多数量的低踏板公交车、优化轨道交通站点、大型公交枢纽等交通设施无障碍环境。研究制定银行、邮政等行业服务窗口无障碍服务标准,推进社会服务机构无障碍示范网点建设。完善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扶持政策,编制示范性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参考目录,开展提高性家庭无障碍改造效果专项评估工作。重点做好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公园景区等公共场所、政府网站等无障碍环境建设督导,探索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无障碍环境建设评估。积极推进信息交流无障碍,完成2万名听力、言语障碍残疾人提供信息消费通信优惠套餐服务实事工程。推广在线手语翻译服务平台在政务窗口和医疗、金融等领域的应用服务。发展“社区阳光院线”,推进社区无障碍电影放映点实现全覆盖。探索实施社区无障碍电影管理机制,推进建立无障碍电影公益解说团队的运营机制。继续做好新闻综合频道午间新闻栏目和全市“两会”电视直播手语播报工作。

(四)增进残疾人权益保障

完善全市各级残疾人法律服务机制,继续做好市、区两级法律救助机构规范化建设。发挥“残疾人权益保障专家顾问团”“助残律师志愿服务团”作用,组织“法援助残——名律师咨询服务日”活动,为残疾人提供专业法律服务。组织残疾人权益保障政策法规宣传,开展残疾人普法教育。发挥残疾人权益保障O2O法治沙龙活动、“上海残联”微信公众号“微法谭”栏目等宣传平台作用,增强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知法、懂法、守法和用法意识。引导残疾人合理合法维权,形成有效的信访矛盾化解责任逐级提交机制和分级分层化解机制。加强“12385”残疾人服务热线知识库建设。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共同响应、携手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

三、主动求变,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推进智慧残联建设

推进“一网通办”助残服务事项“更深层次、更大力度、更广范围、更可持续”改革,聚焦为残疾人办好助残扶残“一件事”。依托“随申办市民云”平台,充实“助残云”事项,丰富助残服务信息内容。开展 “一网通办”残疾人事项业务培训,提升服务质量,适时通报助残服务事项“好差评”数据。逐步实现“一网通办”助残服务事项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整合推进全市残联系统档案数字化归集和市残联档案数字化加工与寄存托管。拓展残疾人数据资源中心功能,优化部门间数据交换机制,畅通与中国残联、市大数据中心等信息传输渠道。残联系统内部各项业务逐步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加大公共数据开放力度。推进《上海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落地,平稳推进二代残疾人证到期换证,加快推进智能化残疾人证开发、设计和制作,逐步拓展智能化残疾人证功能。加快实现市级政府部门网站全网无障碍改造目标,依托网站无障碍云平台提供无障碍语音云服务及网站无障碍检测服务。完成无障碍数字地图建设,加快采集、整合和管理无障碍数据资源,逐步提供无障碍设施定位、查询、导航等功能。实施智慧城市助我行,为残疾人提供政务、民生、金融、健康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智能化应用培训。

(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助残服务

坚持推进政府购买助残服务和培育助残社会组织,落实“政府购买服务、社会组织实施、项目独立运作、专家全程指导、第三方机构评估”的助残服务新模式。推进残疾人领域基本公共服务中适合的项目纳入政府购买助残服务目录,逐步扩大购买服务规模。加大对助残社会组织调研和指导力度,畅通助残服务项目信息渠道,搭建供求平台,逐步建立合格供应商制度。加强志愿助残服务制度设计,围绕上海志愿助残服务“五个体系”建设,推进志愿助残服务工作常态化、形式多样化、服务品牌化。健全志愿助残服务平台,推广和展示优秀志愿助残服务组织及项目。

(三)加强残疾人组织队伍建设

深化基层残联组织体系建设,坚持面向基层、重心下移,坚持需求导向、服务导向,完善以市、区残联为主导、街(镇)残联为骨干、居(村)残协为基础的残疾人组织网络,增强残联(残协)代表性,充分发挥残联组织和基层残疾人组织在社会治理和服务中的作用。探索加强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的指导与管理,加大残疾人专职委员业务培训力度,拓展助残社会工作者培养渠道。鼓励和支持各专门协会聚焦主责主业,推进开展调查研究与建言献策,加强专门协会干部管理。完善残疾人基础信息数据管理和数据动态更新工作机制。市残联贯彻落实公务员职级并行规定,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分级制定干部培养储备计划。市残联机关系统逐级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落实。完成市残联直属事业单位巡察调研工作。优化市残联各直属事业单位的职能配置,规范绩效考核、分配。优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分配方案,研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在残疾人重大民生领域的扶持和鼓励政策,更好地发挥资金对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支持和保障作用,配合市人大加强市本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预算执行检查监督。健全市残联内控体系,完善内控风险防范措施,推行全面绩效管理。

(五)夯实残疾人事业发展基础

开展《上海市残疾人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终期评估,全面系统检查规划执行情况,聚焦主要发展指标、重点任务和重点项目,继续做好残疾人小康进程监测,为谋划未来五年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开展上海市残疾人事业“十四五”规划研究编制工作,深入调查研究、科学预测判断、广泛征求意见,形成《上海市残疾人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送审稿。深化基本公共服务“十四五”规划残疾人专章研究编制,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助残服务事项内容。推进长三角残疾人事业一体化发展,实施长三角区域辅助器具一体化服务方案,探索多领域合作、多方式互联、多渠道互通。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为打好打赢贫困地区残疾人脱贫攻坚战贡献上海力量。拓宽残疾人国际交流渠道和合作领域,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在残疾人领域的开拓性实践。加大康复专业人才、辅助器具专业技术等国际学习交流力度,向世界展示上海残疾人艺术风采、体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