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jquery

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0578号提案的答复

2025-05-16

市妇联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助推大龄孤独症群体融合就业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告知如下:

孤独症群体社会融入和就业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对于孤独症群体而言,离开学校或家庭的熟悉环境过渡到职场,是比普通人更为困难的过程。市残联密切关注孤独症群体,了解这一群体实际困难,为其创造就业机会。

一、开展职业培训和就业见习,提升孤独症群体就业能力

2024年,市残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部门修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就业见习和岗位培训工作的通知》(沪残联规〔2024〕2号),通过学员生活费补贴、见习带教费补贴、成功就业一次性补贴、岗位培训补贴等方式,鼓励残疾人通过就业见习和岗位培训提升就业能力。符合条件的孤独症群体残疾人可以申请参加残疾人就业见习基地开展的就业见习、岗位实操培训、定向培训等服务。同年,还修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通知》(沪残联规〔2024〕3号 ),符合条件的孤独症群体残疾人可享受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和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补贴

二、打造“特别匠人”品牌,推动孤独症群体居家就业

挖掘集设计、营销为一体的社会公益组织,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扶志与扶智相结合,以非遗手工赋能为基础,打造“特别匠人”手工灵活就业公益平台,旨在通过“数字+就业”的方式为包括孤独症群体在内的就业困难残疾人提供非遗手工制作技能培训和赋能,并充分结合市场需求和定制需求开发设计手工文创产品,建立稳定市场渠道,形成完整的项目闭环,再以订单采购的服务方式帮助就业困难残疾人将手工技能转化为经济收益,从而实现居家灵活就业和增收。 目前,“特别匠人”项目以上海市为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线下公益培训共计百余场,服务人数超过1000人;同时在抖音平台开展线上公益培训百余场,服务人数超过100000人,覆盖20余省市,累计带动残疾人居家灵活就业和增收超过1000人。

三、实施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提供针对性职业康复服务

本市依托街社区建立了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阳光职业康复援助基地”结合企业所需求的劳动产品项目,开展专向技能培训促进残疾人职业康复,使援助对象的潜质得到开发,技能有所提升,在获得基本生活保障的基础上促进其融入社会。目前,本市共有阳光基地173家,援助对象2904人。符合条件的孤独症群体残疾人可以申请成为基地的援助对象,基地将委托专业服务机构对开展职业能力评估,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职业能力、职业兴趣,分析他们适合从事的职业类型,提升自我认知。同时,将职业能力评估与职业培训、技能实训、职业推荐结合,增强人岗匹配度,提高就业帮扶服务精细度。

四、建设残疾人就业辅导员队伍,提供专业就业服务

2024年,我会积极协商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由上海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对“职业指导师(残疾人就业辅导员)”职业工种开展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职业指导师(残疾人就业辅导员)列入本市第四批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职业(工种)。后续,将鼓励基层残疾人专职委员,各类特教院校、高校特教学院各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就业创业基地、辅助性就业机构工作人员参加残疾人就业辅导员职业技能评定,逐步构建一支具备专业知识技能、富有专业素养的残疾人就业辅导员队伍,为符合条件的孤独症群体提供更加专业和高质量的就业服务。

后续我会将充分吸纳您的提案内容,继续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配合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委等部门进一步做好大龄孤独症群体从学校到就业的衔接工作。积极汇聚社会力量、市场主体协同发力,提升大龄孤独症群体就业援助的支持力度,为符合条件的大龄孤独症群体提供持续稳定的就业支持和保障,营造积极良好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