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界别:
《关于加强对残疾人就业支持的提案》收悉。感谢贵界别对残疾人事业的关心和关注。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告知如下: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上海市始终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人就业帮扶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多措并举促进残疾人就业工作,让残疾人成为城市进步的建设者、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发展成果的共享者。
一、强化政策支持,丰富教育资源供给
我市积极推进和全面资助基础教育阶段残疾学生资助,对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阶段的残疾学生实施免费教育,市教委等4部门出台的《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学生资助资金管理实施办法》(沪教委规〔2022〕8号)中明确规定,“具有特殊职业教育学校、普通中职校附设特教班学籍并在沪就读的适龄残疾学生;以及具有本市中职校全日制学历教育学籍并在沪就读,持有《残疾人证》的适龄残疾学生”属于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教育资助对象。同时,持续提高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残疾学生的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2024年按照每生每年不低于1万元的标准安排预算,对特殊教育予以重点投入和保障。
二、完善残疾人就业支持政策,提升残疾人就业能力
2024年,市残联等部门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就业见习和岗位培训工作的通知》(沪残联规〔2024〕2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通知》(沪残联规〔2024〕3号)等文件,通过学员生活费补贴、见习带教费补贴、成功就业一次性补贴、岗位培训补贴,鼓励企业开发适合残疾人的就业岗位,通过就业见习和岗位培训提升残疾人就业能力,促进残疾人稳定、高质量就业,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符合条件的残疾人还可享受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和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补贴,进一步鼓励残疾人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促进残疾人高质量就业。目前,在全市各相关企业建立残疾人就业见习基地23家。
三、聚焦新产业新业态,优化专业设置和技能培训
市教委根据残疾学生自身障碍类型、障碍程度,安置残疾学生在普通高中阶段学校随班就读或特殊职业学校(班)就读,并密切关注对接行业产业需求,立足本市国际化大都市的功能定位和区域行业产业需求,优化职业教育资源布局和专业设置。例如,着眼本市低空经济发展需要,支持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开设“无人机操控与维护”新专业;着眼本市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要求,支持上海市工程技术管理学校开设“康养休闲旅游服务”新专业等,保障有学习能力的轻度残疾学生接受前沿多样的职业教育。2024年起,探索轻度智力残疾学生中高职贯通“现代家政管理与服务”专业“立交桥”项目;2025年起,试点在相关高等院校开放人工智能等专业供聋人高中学生选择。
为持续优化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市残联从三个维度打造残疾人职业培训服务闭环。一是前端智能推送。2025年起依托市残联阳光申办平台,实现岗位信息“精准推”和培训班信息的“温馨推”服务,大幅提升了技能培训项目的社会知晓度。二是中端业务赋能。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在残疾人职业培训中的落地,拟开设“AI实战”“数字孪生”等与就业形势紧密结合的培训项目。每月持续开展“职等你来”残疾人专场招聘会,链接企业资源,为残疾人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三是后端精准帮扶。对于参加过市、区两级培训班的未就业残疾人,以及参加过专场招聘会未被录用的残疾人作为推荐就业的重点对象,完善跟踪服务,形成管理闭环。
四、建立“阳光故事”直播平台,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
2024年,市残联将建设运营“阳光故事”直播平台,以电商直播为切入点,为残疾人手工艺品、文创精品、农副产品销售和宣传残疾人政策等提供网络综合平台。通过“阳光故事”直播平台,扩大营销渠道,助力残疾人群体就业创业和收入增长,并对残疾人从事主播、营销、设计、选品、策划、技术支持等电子商务新业态进行技能实训,助推残疾人逐步实现就业创业。
五、建立残疾人就业辅导员队伍,提升就业服务能级
2024年,市残联积极协商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由上海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对“职业指导师(残疾人就业辅导员)”职业工种开展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已将“职业指导师(残疾人就业辅导员)”列入本市第四批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职业(工种)。后续,本市将开展职业指导师(残疾人就业辅导员)培训及考核认定,逐步构建一支具备专业知识技能、富有专业素养的残疾人就业辅导员队伍,为残疾人提供更加专业和高质量的就业服务。
六、加强宣传力度,营建支持残疾人职业发展的社会氛围
市残联广泛宣传引导残疾人就业创业,挖掘培育残疾人创业人才,激发残疾人群体的创业热情。2024年,市残联组织开展“上海市残疾人创业典型案例选树活动”,从残疾人创业者需求出发,帮助残疾人创业者拓展社会资源,以创业专家面对面评审为契机赋予创业者更多运营方面的指导。经过资格审核、实地考察、申报者路演、专家综合评议等各环节遴选,共有20名残疾人创业者的案例分获“优秀案例”和“提名案例”。活动期间相关宣传报道的浏览点击量超过17万次,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对残疾人创业群体的关注与认可。
后续,市残联将充分吸纳本提案的意见,继续推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积极协调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委等相关部门,通过优化政策支持、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大技能培训、宣传创业典型等措施,促进残疾人更广泛、公平地融入社会,通过就业实现自身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