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jquery

对市第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608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2024-05-09

 

 

本市始终高度重视包括视障学生在内的各类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多年来相关部门积极合力推动完善残疾人中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支持工作。

一、进一步强化职业指导针对性和专业化,提升视障大学生择业成功率

我会联合市教委通过“残疾人大学生高等教育资源服务项目”,开展高校视障大学生就业支持、学业支持服务,做好职业指导和岗位推荐等工作,完善视障大学生“一人一策”就业服务档案,夯实视障大学生“一人一档”实名服务,及时提供必要的就业帮扶和心理辅导,帮助视障大学生提升求职信心,顺利融入社会,实现稳定就业。

进一步挖掘适合视障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加强岗位推荐力度,并持续推进有声书主播、无障碍测试员等新兴岗位与视障大学生的人岗匹配,为有就业意愿的视障大学生提供3次以上的推荐机会。同时,进一步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吸纳视障大学生进入企业,共同优化职场环境。近3年来,上海视障大学生就业去向落实率一直保持100%。

二、积极引导本市中高等院校做好视障大学生人才培养工作

经过多年的共同努力,形成了学校、残联、用人单位“三位一体”的创新实习实践和就业指导模式,将学校培养、残联政策指导和用人实习单位的视障人才需求融合并贯穿培养全过程。以上海师范大学为例,2002年起上海师范大学开始招收视障学生,2002-2023年期间,共招收低视力和盲人学生54人,其中本科教育50人,专科教育4人。低年级阶段,鼓励视障学生加入社团,参加公益行动、志愿者活动;高年级阶段,设置视障学生专属实习点,指导学生完成实习。在就业指导上,学校积极与学生生源地残联开展工作联系,残联一起对学生开展就业扶持,对有升学意愿的学生进行国内外升学指导。在上海市盲童学校建设院校创业指导站,作为本市唯一一个面向视障人群推进创业工作的校园平台,是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服务视障创业群体的港湾,也是实现教育助残和教育惠民,视障人群融入社会、共享发展、实现价值的起跑点。该创业指导站为在校视障学生及离校视障残疾人提供创业培训、创业专家指导、创业孵化等服务,目前已有马寅青、蒋政强等创业典型。下一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还将在全市推广创业培训“马兰花计划”,探索编写适用视障残疾人的创业培训教材,为视障残疾人创新创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培训和辅导,并提供创业孵化落地等支持,陪伴视障创业者共同成长。

三、积极推动机关、事业单位招录视障残疾人

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2013年在全市试行机关事业单位专项招录残疾人工作。2022年,上海市制定和印发《关于本市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的意见》,成为开展此项工作的先行者。2013-2023年本市机关事业单位专项招录录用残疾人公务员73人,其中视力障碍6人事业单位99人,其中视力障碍14人。

四、持续发挥“阳光201”综合服务平台优势,支持视障大学生创业

我会持续发挥“阳光201”综合服务平台对本市残疾人就业创业培训工作的引领作用。目前,综合服务平台有13家入驻机构,其中黑暗中对话及檀指盲按工作室全力扶持视障残疾人劳动增收,目前常驻视障残疾人5名。依托“阳光201”综合平台设立“创星空间”,残疾人创业者提供实训空间、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平台,目前已入驻15个创业项目,其中视障残疾人创业项目2个,平台面向残疾人创业者提供场地、办公设备、从创业起步到正式创业的各类支持服务,促进残疾人通过创业实现就业。

五、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对视障残疾人的认知与理解

打造融媒体宣传平台,依托市残联新媒体宣传矩阵以及《新民晚报》阳光天地、《文汇报》阳光生活媒体平台,以“全国助残日”“国际盲人节”等残疾人重大节日为契机,广泛宣传视障人士就业典型案例,提高社会对视障残疾人就业的认知与理解,营造浓厚助残扶残氛围。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贯彻市委、市政府和中国残联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有关精神,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制度要求,持续关注视障大学生群体,做好招聘岗位需求征集工作,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机关事业单位招聘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