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残联主办的残疾人信息无障碍技能培训盲协专班在市残疾人就服中心举行,全市各区100余位视障人士参加此次培训,在专业讲师柯水昌的指导下学习数字技能,解锁智能生活新可能。
“以前通过培训知道了微信可以发原图,今天居然学会了和AI聊天!”78岁的陆阿姨已经不止一次报名参加了相关培训。她不仅自己早早到场,还特意搀扶着几位视障朋友一同参与,“这样的培训太实用了,学会了新技能,出门更方便,心里也更亮堂。”作为参加过类似培训的“老学员”,陆阿姨对技能提升带来的改变深有体会,这次特意带着视障伙伴共赴课堂,希望大家都能跟上数字时代的脚步。
本次培训聚焦视障人士日常生活需求,内容丰富实用且细致入微。从智能手机的基础操作起步,讲师们结合视障群体的感知特点,通过语音引导与触觉示范相结合的方式,细致讲解了如何借助语音辅助功能完成网上购物、一键打车、在线订票等高频操作。每一个步骤都拆解为“听提示音—按指定键—确认反馈”的简单流程,确保学员能通过触摸与聆听准确完成操作。
考虑到视障人士外出时的用电保障,结合近期热点新闻,培训专门设置了生活安全模块。讲师现场演示手机及充电宝的正确充电方法,强调“满电即断”“远离高温”等安全要点,还通过图片展示讲解废旧电池的分类标准和回收渠道,让环保理念融入日常。
现场气氛热烈,学员们踊跃提问。志愿者们穿梭在学员们的座椅间,为还不熟悉操作以及有困难的学员提供帮助。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本次培训还特别增设了AI应用教学环节。用生活化的案例解释AI功能,指导学员通过语音指令让AI查询天气、规划路线甚至读新闻,当72岁的张阿姨第一次通过AI听完当天的天气预报时,激动地说“科技让我们和世界的距离更近了。”
市盲协相关负责人表示,信息无障碍是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保障。市残联积极响应上海市全民数字素养和技能提升行动,市盲协等五大协会以及各区残联已陆续开展残疾人信息无障碍技能培训,预计培训6000人次。未来,市残联将持续优化培训内容,扩大培训覆盖面,让更多残障人士在数字时代不掉队,真正实现“科技助残,共享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