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市残联召开2025年度全市残联系统宣传文化体育工作会议,结合全国残联年度会议和市残联工作会议有关要求,总结工作、分析形势,研究部署2025年残疾人宣传文化体育工作。市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汤艳参加并讲话。
汤艳表示,2024年市残联宣传事业取得了新突破、舆情应对构建了新格局、文化服务契合了新需求、体育事业迈上了新台阶。各区残联发挥首创精神、主动作为担当,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形成了自己的残健融合特色。同时,汤艳也对当前宣传文化体育工作相关难点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要求:要打破“传统宣传模式”,创立“多元传播体系”;冲破“意识形态守势”,确立“思想引领攻势”;突破“文体服务供给短板”,建立“关爱服务新模式”。
汤艳指出,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十五五”规划的布局之年。残疾人宣传文化体育工作要为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一要奏响时代强音,构建全方位立体化传播新格局。宣传工作要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着力破解残疾人事业“传不开、叫不响”的传播困境。要抓好理论宣传、拓展宣传阵地、积极推优树典、创新宣传品牌。二要筑牢安全防线,提升舆情引导处置能力水平。当前残疾人权益保障、服务供给等民生问题日益成为舆论焦点,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树牢底线思维。要压实意识形态责任、完善舆情应急处置机制、加强新闻发布管理、强化协同治理。三要坚持科技赋能,打造残疾人体育事业新范式。崇明基地的建设和投入使用,是本市残疾人竞技体育迈向新高度的战略支点,要充分利用优势资源,不断拓展项目布局的深度和广度;要用好运动生理大数据分析及个性化康复方案等科技手段,助力运动员在国家级赛事中不断展现“勇立潮头、敢打必胜”的上海风采。四要深化残健融合,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新生态。提高残疾人全民健身参与率、提升群众参赛体验、满足不同类别残疾人的个性化需求,推动社区康复体育智慧化,提高残疾人的健康值和获得感、增强他们的健康观念,要着重抓好残疾人体质监测工作,确保“十四五”规划重点任务指标按时收官。五要强化线上共享,畅通文化惠民新路径。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创新残疾人文化参与方式,打造便民文化平台、提升服务可及性和普及性;发现和培育残疾人作家,展示艺术才华。深化无障碍电影工作,让视障者“听”见电影,听障者“看”懂电影。抓住智慧广电扶残助残机会,推动优惠政策落实,助力残疾人共享精神文化生活。六是坚持守正创新,绽放沪上残疾人新光彩。要积极挖掘和培养残疾人文艺人才,借助全国残疾人文化艺术汇演等平台,推动本市残疾人艺术团队建设,展现上海文化魅力。实施“一区一品”策略,形成特色鲜明的艺术发展态势。加强与特殊学校合作,推动残疾人文化事业发展。让特殊艺术成为展现城市温度、传递人文关怀的亮丽名片。七是强化系统思维,凝聚事业发展新动能。要以人才支撑为关键、创新驱动为突破、锻造过硬队伍,不断加强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做到脑中有思路,脚下沾泥土,肩上敢担当,手里见功夫,为残疾人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推动残疾人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会议期间,全体参会人员实地参观了上海市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市残联宣文体处、市残疾人文化体育促进中心负责人分别对2024年的宣传文化工作和文化体育工作进行了总结,并部署了2025年相关工作。松江区残联、静安区残联、徐汇区残联分别从宣传、文化、体育等方面进行了工作交流。
市残联宣传文体处、文体中心相关负责人,市各专门协会、市残奥委员会、市特奥委员会、市福利基金会及各区残联宣传、文化、体育工作负责人,市残联机关各处室、各直属事业单位融媒体联络员,区残联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