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jquery

基层残联工作动态|徐汇残联举办特色主题活动;浦东残联助残服务进特教学校 ;奉贤开设区内首个助聋门诊

2024-06-14

黄浦残联:区领导走访基层残疾人服务机构

近日,黄浦区委副书记李忠兴一行实地走访淮海中路街道阳光之家和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施工现场。区残联、淮海中路街道、区机管局、南房集团等相关部门及企业负责人陪同走访。

 

在淮海中路街道阳光之家,李忠兴一行察看了阳光之家各功能室,了解建设、管理情况,并欣赏了残疾学员们的优秀作品。

 

随后,一行人实地查看了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的施工现场,李忠兴充分肯定了区残联现阶段的筹备建设工作,并就加快项目推进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要从细微之处入手,坚持需求导向,确保每一部分都能满足残疾人的需求。

 

 

徐汇残联:以箔为墨,解锁非遗新技能

近日,一场以“艺术无界——探索非遗独特魅力”为主题的特别活动,在徐汇区凌云街道阳光之家拉开帷幕。30余名阳光学员相聚在一起,通过制作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烧箔画,近距离领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在授课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学员们小心翼翼地以胶水勾勒图案轮廓,经过热处理后的箔材料,在学员们的巧手下呈现出斑斓的色彩。学员们轻轻敷上薄如蝉翼的烧箔,再用毛刷除去多余的箔片,一幅幅充满想象力与个人特色的烧箔画作品初见雏形。

“我们会根据学员们的个体差异需求开展个性化培训,积极挖掘他们的潜能,通过各式各样针对性的综合康复活动,孩子们有了明显的进步,他们的性格变得开朗了,各项能力也有了很大提升。”凌云街道阳光之家老师表示。

 

虹口残联:举办“六一”残健融合体验活动

“六一”期间,虹口区残联、虹口区教育局组织密云学校的师生来到“梦工坊咖啡吧”,开展了两场特别的体验活动。

当天上午,17名来自密云学校的特殊学生在“梦工坊咖啡吧”参加了职业体验活动。学生们体验了一把当“咖啡师”的感觉,学习了与咖啡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了咖啡制作的实践操作。通过不断的尝试,学生们调制出了美味的咖啡。美丽的拉花图案和学生们脸上灿烂的笑容,让人不禁为他们的积极尝试、用心投入而喝彩。

 

当天下午,9名来自密云学校的特教老师参加了文化交流活动。活动邀请到“熊爪咖啡”CEO陈大可与特教老师互动交流,畅谈助残创业心得。特教老师们也分享了教学中面临的挑战以及与学生之间的感人故事。谢老师说:“特殊教育无疑是教育领域中的一块独特且重要的土壤。特教老师,作为这一领域的耕耘者,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对待特殊孩子,我们应该用爱和耐心呵护他们成长,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浦东残联:携手共护特殊学生,助残服务进特教学校  

2024年5月是全国第四个“民法典”宣传月。结合上海助残周及迎六一主题活动,6月3日下午,浦东新区残联联合区法援中心、区特殊教育学校及上海观驰律师事务所通过残健融合的方式,共同开展六一儿童节公益助残法律服务进特教学校活动。

 

现场提问环节,同学们与律师积极互动。通过本次学习,使他们明白什么是合法的行为,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尊重他人的权利。活动结束后,到场的每位同学、老师和家长都收到一份《浦东新区法律援助申请指南》。

此次活动首次聚焦未成年残障群体,通过这场特殊的送教上门活动,进一步增强未成年人残障群体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意识。相关部门将进一步加大未成年残障群体普法力度,整合优势资源,以法护航,循序渐进,切实做到“‘浦’法零距离”。

 

 

青浦、嘉定残联:举行脊髓损伤者伤友交流联谊活动

 

为进一步丰富残疾人的文化生活,共同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社会氛围,近日,青浦区和嘉定区的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伤友交流联谊活动在青浦举行。

 

青浦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伤友组长交流了近年来的活动情况。两区伤友纷纷发言交流,着重分享了外出开车(头)的要领等生活经验或安全要点。

当天下午,嘉定区的脊髓损伤者在相关人员的陪同下,游览东方绿舟——仿真航母。大家一路欢笑,一路按下快门,留下快乐的瞬间。

 

 

奉贤残联:开设区内首个助聋门诊

 

近日,奉贤区中医医院与奉贤区残联及区聋人协会牵手合作,开设出全区首个助聋门诊,现场有专业的手语翻译志愿者提供导诊服务,为奉贤区这些听障患者提供更好地就医体验。

 

早上8点左右,位于门诊2楼的助聋门诊诊室外的走廊里就站满了有需求的听障患者。他们互相打着手语,有序等待就诊。

 

“有什么不舒服吗?”“她说晚上睡觉一直醒,一直要去厕所,晚上尿频,早上是好的。”医生的询问,不再是无声回应。手语志愿者在一旁如同声翻译般,听障患者显得高兴且激动,将自己哪里不舒服倾诉而出。一边听着翻译,医生的问诊效率也显著提高。开诊不到1小时,当天坐诊的内科主治医师王震贤就看了超10位患者。过去,王震贤并非没有遇到过听障患者。由于沟通障碍,她只能选择手写沟通,但书写的方式不仅效率低还耗时久。

 

医生的烦恼也正是听障患者就诊时的难处。手语翻译志愿者陈伊佳表示,对他们来说,难以跨越的沟通障碍,让不少中老年听障患者更惧怕就医,小病经常拖着拖到大病,长时间的书写沟通,也经常以失败、误解等结束就诊。

 

一位听障患者称自己以前是通过写字看病,但发现当中有误解,回家以后发现这个病也没有看好,后面再要看就比较麻烦。“而且因为工作很忙,一直写啊写啊可能也会很着急,如果手语翻译清楚的话就很顺利,而且医生说的细节部分也会和他们说到。”他还表示,自己之前有去过市区的医院,有专门的手语翻译帮聋人看病,但因为距离太远了,实在是不方便。

 

据院方介绍,目前助聋门诊一月开设一次,主要针对内科病人。后续,院方也会根据首日开展的情况,持续关注听障患者的就医需求,与区残联进一步沟通协作,帮助更多有听力障碍的患者更好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