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秋,上海光影之声无障碍影视文化发展中心创办人韩颖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里转述了设计院的一个问题:“除了盲道,我们还能做什么可以方便到盲人?”听完后,韩颖一下子就被感动到了,在介绍了盲人的需求后,韩颖在电话里说:“请一定向设计院的老师们表达我们的谢意——谢谢你们在源头就考虑到我们盲人的需求。”
这就是韩颖所带领的光影之声团队和苏州河静安段结缘的开始。而社会对残疾人的关心关爱,也正埋藏在这些点滴的细节里。
2020年11月,“诗话苏河·阅读静安”主题诗歌征集活动邀请大众“书诗词文化,品苏河之美”,用诗歌展现苏州河静安段的历史人文。同时,从征集来的作品中评选出100部优秀获奖作品,它们将被镌刻在苏州河静安段滨河空间,供市民、游人品读。
优美的诗歌被镌刻在石板上,除了采用普通文字和英语呈现,这一次还选择使用了盲文。而参与获奖作品盲文翻译工作的,正是光影之声团队。
盲文翻译选用了应用最为广泛的“通用盲文”,翻译过程中,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团队日夜赶工完成了译制。
韩颖介绍说:“盲文译制倒没有什么难的,最难的地方,就是我们盲人译制结束之后,技术人员要一个点一个点去把它复制到这个板上。”
原来在经过译制之后,设计院技术人员还要再将盲文复制到模板上。盲文是由多个凸点组成的拼音文字,换行等还涉及到特别的符号。因为技术人员看不懂盲文,所以还需要跟着盲人辨识、学习盲文。
就是这样的细心和耐心,十几万个盲文点最终全部被人工复制到了模板上,呈现在苏州河畔,盲人朋友们也由此共享到品诗的乐趣。
在静安区委宣传部关于苏州河建设的一次碰头会上,韩颖说,盲人也很想知道河畔那些著名建筑究竟长什么样儿,如果有模型可以触摸就好了。没想到,设计院当场就拿出一块板,“这些模型版比我之前在国外摸过的更精致,摸着模型版上清晰的线条,我们心中的建筑也变得清晰起来。这让我很惊喜——我们提出的、没提出的在苏州河畔静安段都实现了。”韩颖显得很高兴。
正如大家所见,在苏州河畔,除了盲文外,设计院还特别制作了一批金属模型版,安置在各个景点。盲人朋友们不仅可以触摸盲文,还可以触摸金属模型版,通过触摸模型版上的立体线条,了解苏州河的建筑和历史。“我有幸提前摸到过盲文成品,那简直就是精致的工艺品。”韩颖说。
2020年12月下旬,光影之声团队又接受了100篇获奖诗歌的朗诵录制任务。在9位优秀残疾人朗诵者和8位艺术家、专业人士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完成了录制。
“国际静安,卓越城区”。漫步在苏州河畔,触摸盲文和模型,聆听诵读的诗篇,感受一座城市的包容与温度。残疾人参与“诗话苏河·阅读静安”主题诗歌活动,充分体现了静安对残疾人的关心关爱,让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参与这个城市建设的同时,也让他们有了更多的参与感和融入感。
信息来源:静安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