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计划明年结婚。”侯亮在制作咖啡间隙,用笔在手写板上回答记者的采访。即使是普通工作日的上午,生意依旧络绎不绝,外卖点单的、打卡拍照的、还有抱着电脑前来工作的。一上午时间,侯亮制作了近20杯咖啡和特调饮品,原本计划坐下来的采访也变成了守在工作台旁见缝插针的交流。
侯亮工作的咖啡店位于静安区“陕康里”内,名叫“LANNA COFFEE”。“陕康里”周围有7-8家咖啡店,傍晚周边的酒吧开始营业,咖啡店里也会接待客人小酌两杯,数不清的灯红酒绿吸引着都市中的年轻人,侯亮和王丹经营着这家咖啡店,他们享受着街区的自由潇洒,创造着属于两个人的幸福。
一见钟情
侯亮今年37岁,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家住虹口;王丹是位“90”后,比侯亮小8岁,为爱离开故乡江西来到上海。两人最初是在微信的“听障朋友群”中认识的。2016年,两人第一次见面。提起初次见面,两人描述不尽相同。侯亮说他们是从微信聊天发展到线下见面的,而丹丹则描述当时她来上海找朋友玩,侯亮是丹丹上海朋友的朋友,互相交流后才发现,原来彼此加过微信,还有过代购的经历。恍然大悟后,两人才开始真正熟悉起来。“太久了,实在记不清。”看到丹丹记得这样清楚,侯亮有些不好意思,在他记忆中,“两人在一起”是件自然的事情,自然到已经忘记,他们并不是一出生就在一起的。
第一次“面基”就这样不期而遇了。“见面之后我就认定,这就是要与我共度余生的人。”丹丹笃定地表示,那是“一见钟情”。上海游结束后,很快,两人确定了恋爱关系。
看看外面的世界
江西和上海相隔700多公里,从2016年到2018年,两年的时间里,他们记不清楚互相奔赴了多少次。丹丹父母看到这样辛苦的恋情,十分反对,和所有父母一样,他们希望女儿就在身边,平安快乐就好,两人相隔这么远,未来如何,谁也保证不了。
爱情总有魔力,能让人变得勇敢、奋不顾身。恋爱第三年,丹丹向前踏出一步,她来到了上海。
“不光因为爱情,我更想独立生活、锻炼一下自己。”在家乡,丹丹有一份文员的工作,稳定、安逸,父母就在身边,生活波澜不惊,但性格倔强的她心中一直有个目标:离开家乡,走出父母的羽翼,看看外面的世界。人事助理、酒店礼宾,来到上海后,丹丹也曾迷茫自己到底要做什么,直到2019年下半年,她作为一名咖啡店工作人员,开始了真正意义的职场生活。这份工作给了丹丹不少勇气,也让她对上海的生活更有信心,她知道,上海接纳了她。与此同时,侯亮报名参加了虹口区残联组织的咖啡师实训课,几乎同时,两人开启了咖啡之路。
2021年1月,侯亮和丹丹在投资人的支持下,一起经营LANNA COFFEE。在家里,两人是恋爱关系,你侬我侬;在店里,他们是同事关系,配合默契。侯亮是店长,主要负责咖啡制作,丹丹则负责点单和外卖接单。早上9点,侯亮会先来店里收拾,准备营业,丹丹一般中午12点到店,下午人多,18平米的小店里总是坐满了客人,晚上9点,两人打理好店面,闭店后一起回家。周末的时候,闭店时间还会延迟1小时左右,每天如此,两个人忙得团团转。
“从开业到现在,两人很少一起休息。”侯亮介绍,虽然没有时间出去约会,但是一起工作,齐头并进,就觉得很甜蜜、很满足。
生日礼物
在一起后,两人也不可避免发生摩擦。吵架最厉害的一次,丹丹生气地独自一人去了乌镇散心,找不到丹丹的侯亮心急如焚,发微信、打视频电话都没有回应。直到晚上丹丹回到上海,侯亮才联系上丹丹。看到正在朋友家休息的丹丹安全无恙,侯亮心里稍稍安定些,但想到爱人因为自己受了委屈,侯亮便忍不住哭了起来。“我知道她聪明,胆子大,但是还是担心她一人在外。”看到侯亮狼狈着急的样子,丹丹也忍不住流下眼泪。
“从那之后,我们再怎么有争执,也不会轻易离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两人吵架原因一般是因为“手语”不同而产生误会。虽然上海和江西手语大体一样,但是细节方面会有不同,有时候手语打得着急,意思传达有偏差,矛盾就升级了。
“那谁会主动道歉?”侯亮看到这个问题,立刻举手,丹丹也立刻指向他。“我是男生嘛,应该要主动的。”“七夕怎么过?”丹丹看到这个问题笑了笑,然后写下两个字:工作。“有礼物吗?”“生日礼物。”丹丹有些害羞地回答着记者的满脸疑问:我生日就是七夕,所以“双节”一起过。丹丹展示了手上戴着的手链,一条挂着爱心装饰的Tiffany手链,“这就是去年的‘生日礼物’。”问今年礼物是什么,丹丹摇摇头说不知道,侯亮则在后面偷笑着。
采访临近结束时已经到了中午,几位穿着时髦的年轻人快跑到店里,点了一杯咖啡。丹丹介绍这是他们的“邻居”,在隔壁的快餐店工作。不一会儿,看到我们在拍照,其他几家店的店员也过来了。大家互相比划着,虽然不是标准手语,倒也不影响开心交流。“大家都在这个街区,很快就熟悉了。”
外面阳光热烈,屋内年轻人们相谈甚欢,大家在这片天地里,享受着自由、平等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