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jquery

“十三五”期间, 残疾人教育与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021-09-17

入职机关、事业单位残疾人82名

近年来,残疾人就业趋势开始从“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越来越多残疾人朋友在高科技、新型 产业中担任技术、管理等岗位,残障人士开始追寻自己的“职 场高光”。

2020年,5位残疾人成功考取公务员岗位,在市统计局等 机关单位中工作,成为一名人民公仆,这得益于上海的专项招 录政策。2015年起,上海在全国率先试行机关事业单位专项 招录残疾人工作,秉持着“自愿报考、公开公平、适岗适用” 原则,5年来,机关事业单位招录残疾人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 的成效。

入职前,大家要参加统一岗前培训,2018年残疾人公务 员专项培训班上,市残联副理事长莫彬彬曾寄语大家:尽心 履职,修炼终身,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这句话也成为“90 后”小舒的工作准则。2020年疫情期间,他作为社区志愿者率 先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中,身穿“大白”挨家挨户敲门登记,吃 苦耐劳、服务群众,展现出一位公职人员的担当和责任。

据统计,2016-2020年由市公务员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 障局共征集机关事业单位岗位252个,其中公务员岗位74个, 事业单位职位178个。其中录用残疾人公务员40人,事业单位 42人。

劳动年龄段残疾人失业率约2%

对有工作能力的残疾人,提升他们获得感;对未具有市场工作能力的残疾人,帮他们托底就业。“阳光基地”即是残 疾人托底就业基地。

2007年5月20日,在全国助残日当天,上海正式成立“阳 光工场”,残疾人朋友可以在这里工作,获得稳定收入,这 便是“阳光基地”的前身。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发展,“阳光基 地”接纳的残疾类型从心智障碍发展为多类型,随之带来的 就业形式和体制则急需改革,适应市场发展。

2018年,根据上海市公益性劳动组织转制工作的有关要 求,“阳光基地”开始转制工作。1个月时间里,市残联通过提 前启动、专项部署、动态跟踪,积极推动“阳光基地”平稳转 制。截至2018年底,175家“阳光基地”全面实现“正规化”用 工,原有从业人员均得到妥善分流和安置、依法确立了劳动 关系,“阳光基地”的“蓄水池”作用进一步突显。

截止2020年底,本市共有劳动年龄段残疾人13.44万人, 失业率约为2%,远低于面上水平。

扶残涉农经济组织从业人员3400余人

倪林娟在崇明经营一家果蔬合作社,合作社中三分之一员工为残疾员工,为了让大家工作没有后顾之忧,市残联与合 作社分别承担了员工“社保”的企业和员工部分,去年在大家 的共同努力下,合作社被评为优秀扶残涉农组织。在这里,大 家一起见证种子发芽开花,通过劳动获得收入,生活充实幸 福。

2020年,市残联进一步完善了扶残涉农经济组织的新 政,明确了对劳动年龄段农村困难残疾人的帮扶举措、加大 了对签订劳动合同的涉农组织的扶持力度、完善了涉农组织 的考核办法、规集合并了各项补贴发放机制,为扶残涉农组 织转型升级进一步助力。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扶残涉农 经济组织217家,从业人员3 411人,其中,签订劳动合同的共 有447人,是2019年底的3倍。

残疾人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9.8%

2021年5月31日,由听障孩子组成的“蜗牛宝宝”合唱团唱响上海儿童艺术剧院,“蜗牛宝宝”语音语调清晰,感情真 挚丰富,这些孩子有正在康复中心读幼儿园的小朋友,也有通 过康复训练后进入普校读书的孩子们。

“十三五”期间,上海实现残疾人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 学率99.8%,全市共建成18个特殊职业教育办学点。残疾人 开放教育实现全覆盖,终身教育取得重大突破。“十三五”期 间,上海市开放大学共招收残疾人学生1 851人,共有1 729名 残疾人学生自开放大学毕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教育是民生之基。上海市残疾人教 育救助制度不断完善,“十三五”期间,市残联出台了《关于 调整上海市残疾人学生及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教育补贴标 准的通知》,对全市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子女给予助学补贴,帮助其减轻经济负担,保障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子女 接受教育的权利。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全市享受助学补贴 的残疾人学生和生活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超过7 000人次。

与此同时,市残联对残疾考生参加高考、中考提供必要 支持条件和合理便利,如盲文试卷、大字号试卷、免除外语听 力考试、允许携带助听辅听设备等,有力保障残疾学生的合 法权益。

3次精准帮扶覆盖5 000余人长期以来,对困难残疾人开展救助帮扶工作一直是各级

残联的重点工作之一。2020年,残疾人阿忠做了皮肤癌手术, 紧接着是定期放疗、化疗等开销不菲的长期治疗,家中生活 捉襟见肘,2020年8月的某天,他收到了来自市残联的“疫情 期间的精准补贴金”,原本意志消沉的他决心努力治疗,与病 魔抗争。

2019年起,市残联积极探索和推进精准救助工作机制, 通过大数据平台建设,精准确定帮扶对象;通过七色彩虹量 表,将困难指标量化考核,精准判断困难程度;通过“一人一 档”精准记录帮扶情况。自2019年,市残联先后3次开展特殊

困难残疾人帮困工作,共帮扶残疾人5 000余人。 2020年,市政府实事项目“为本市20 000名听力、言语障 碍残疾人提供信息消费通信优惠套餐服务”顺利完成。听障 朋友们的“聋信卡”流量从1G提高至15G,同时有流量及宽带 亮相套餐可以选择,以视频通话为主要远程沟通方式的听 障朋友们再也不用担心流量问题。业务开设线下、线上两条 办理渠道,在疫情期间圆满完成市政府实事工作。据统计, 截止当年12月底,申请并开通聋信卡新版套餐人数为21 245人。

残疾人工作是一项持久的、重要的任务,今年是残疾人 保障法实施30周年,残疾人生活、教育、就业得到全面保障 和改善。从上世纪末,民众对残疾人朋友的不认识、不了解, 到如今逐渐形成全社会扶残助残的良好氛围,巨大改变既 是残疾人事业发展成果,更是未来残疾人工作的奋斗方向。 “十三五”交出的“成绩单”记录着这一事业的进程,凝聚着 残疾人工作者的初心使命,为下一个五年,打下坚实基础,树 立更高起点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