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孩子们的“成长营”
在松江区西林北路325号,一座独特的两层小楼吸引着过往行人,以蜗牛形象进行设计的大门敞开着,“蜗牛宝贝成长营”几个字闪闪发光。“您是我们第1092位客人,墙上咖啡第289杯”,大门进去,左边一块小黑板上写着这样两行字。店里随处可见的蜗牛元素,不禁让人充满好奇。
小磊是店里实习员工,也是一名自闭症孩子。一年前,小磊还在上海城市科技学校特教中职班就读中式烹饪专业。去年7月,小磊和其他几位特教班同学来到“蜗牛宝贝成长营”, 又开启了为期一年的实习生涯。
“小磊的变化还是很大的,刚来时,面对客人只会简单地回应。但现在他可以和客人进行交流互动了。”“蜗牛宝贝成长营”的发起人之一蒋秋艳说。
在“蜗牛宝贝成长营”,蒋秋艳发掘了每个孩子的特点。小磊爱写写画画,口齿清楚,普通话标准,被安排接待工作, 店里的手写字和小插画也都出自小磊之手;晓燕有一定程度的听力障碍,但能识读唇语,且对花艺很感兴趣,于是着重培养她的插花技能;还有的孩子动手能力强,那就重点学做糕点手工等。“他们较为显著的特点是‘程序化’,讲究一二三步,但这也正是他们的优点,做事认真,绝不偷懒。”蒋秋艳表示,“他们吸收能力弱,像蜗牛一样,向前行走较为缓慢,更需要我们耐心对待。”
“奶枣”“雪梅娘”“肉松贝贝”……大火的网红食品, 不用网上购买,在“蜗牛宝贝成长营”就能品尝到。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成长营把当下流行的、需要的,融入日常培训,让孩子们也能与时俱进。
从楼梯上去,二楼左手边的小屋就是烘焙厨房,墙上的电视机提示着制作所需材料及用量。在这里,孩子们跟着老师学、做烘焙等。从一开始手把手地教,到现在为止,这些孩子在相互协作下,已经可以独立完成简单的烘焙糕点制作, 甚至能够独立完成物料的采购。
除了待在店里实践,孩子们还会经常走出“蜗牛宝贝成长营”。在每个月的固定公益服务日,将平时募集到的物资发放给困难老人、户外作业人员等。成长营还联合松江“益起来”公益项目,做起了“墙上咖啡”,客人进店买上一杯咖啡, 却不带走,这一杯咖啡将通过孩子们的手送给快递小哥和环卫工人们。
“我们是一个展示窗口,他们是首批的中职特教学生, 我们想通过这些不同的形式来让大家了解、认识他们。”蒋秋艳说。
打造有温度的特殊教育
在“蜗牛宝贝成长营”实习的小磊和其他几位同学,都是来自于上海城市科技学校的中职特殊教育班首批毕业生。2017年9月,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首次设立了中职特教班,于2018年1月正式揭牌成立松江区特殊职业教育办学点, 开设了以“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为专业的特教班,首期招收10名特殊残疾学生,以智力障碍和自闭症为主。
在实践过程中,学校逐渐探索出一条“普特”与“产教” 双融合的道路,三年来,积极推进了无障碍环境创建、课程建设研究、产教融合等各方面工作。
学校以“普特”融合,充分展现校园温度。
据介绍,学校不仅制定了专门的招生方案,以保障公平、公正,还为特教中职学生们配备了3间标准专用教室、2间实训
教室和一幢独立教学实训楼专用。学校在改建装修三间标准教室的同时,又新建了两间餐饮企业工作坊,再次完善了校内无障碍设施建设。
平时,特教班的学生会和普通中职生一起就餐,一起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一起参加学校的各类竞赛、展演活动。2019年,在学校和教育局、教育学院、残联等部门积极沟通下,还充分利用区域教师资源,引进了“春秋相伴云间特教书法课程”“旱地冰壶运动课程”等拓展课程。
此外,学校还通过“产教”融合,为特教中职生们架设职场之路。
特教班目前有15位教师,其中7位是专业技能课教师,7 位是文化基础课教师。不仅有特教骨干教师,有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的本科与研究生毕业生,还有拥有高级技师证书的旅宾系专业教师。在专业课程上,以冷烹制作、原料切配、中式面点和中式烹饪课为核心课程,以西式点心、西式烹饪、餐饮服务和礼仪与形体课为专业方向课程;在公共基础类课程上,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另外还有专业选修课程,如糖艺、插花、花卉园艺、茶艺和家政服务课等。对于刚刚起步的特殊职业教育,学校还认真开发了特殊中职系列校本教学资料。
学校还引进企业入驻学校,以工作坊形式开展就业培训和岗位历练。通过产教融合,将学校教学资源与企业资源进行整合,实施“订单式培养”模式,生成具有特殊职业教育特色的专业课程实施方案,以保障特殊学生学有所用。
特教中职班是“3+1”教学模式,即三年校内学习,一年校外见习。见习对于中职特教生们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不仅架起了学校与社会的桥梁,更为他们走向职场、走向岗位积累经验。
目前,首届特教中职班四年级的学生分别在区残疾人见习基地“蜗牛宝贝成长营”和富悦大酒店客房部接受顶岗实习培训。学校与见习基地也正在共同探索特殊青少年社会实践和技能培养的新模式,旨在打通特殊青少年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这段“空窗期”,让特殊青少年学有所用,适应职业,真正向融入社会生活再迈进一步。
共同为“蜗牛宝贝”们撑起一片天空
除了企业和学校,松江区残联也一直心系着这些特殊学生们。
从中职特教班开设之初,松江区残联就已经全程参与, 为“蜗牛宝贝”走向就业之路而助力。
据了解,区残联与办学点积极开展合作,在办学点成立之初主动服务,积极跟进学生学习状况,了解学校需求,并挖掘企业资源,将中华老字号企业“乔家栅”、本土著名餐饮企业“竹筷子”与学校进行对接。
为确保首届特教中职班学生们都有一个合适的实习机会,能让他们在毕业后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区残联在特教学生三年的学习生活中不间断跟踪掌握学生情况,主动联系对接合适的岗位,向企业宣传招录残疾人的扶持政策。2019年初,区残联提前介入毕业班毕业实习工作,挖掘
实习机会,亲自到现场了解真实环境,与负责人深入沟通,介绍特教班学生情况及日常注意点等,最终,特教中职班学生成功走上实习岗位。
为了保证学生们在实习中获得成长,随时掌握实习情况, 除了做好日常的电话跟踪,区残联工作者还多次来到“蜗牛宝贝成长营”现场,了解、参观学生日常实习内容。同时为残疾学生开展情景模拟操作培训,结合操作实际情况对学生开展职业指导,助力特教学生提升技能。
区残联还结合日常情况,鼓励“蜗牛宝贝成长营”申请建立残疾青年见习基地,为残障学生见习提供生活及服务保障,此外,还积极与区人社部门沟通,在人社部门的支持下探索成立区级特殊困难人群的见习基地,助推特教学生实现多元化的发展,最终顺利融入社会不同领域。
除此之外,区残联还举办区残疾人职业技能(青年组) 竞赛;为学校开设冰壶课程提供支持……
正是在国家政策支撑下,在残联的积极支持下,在富悦大酒店、蜗牛宝贝成长营这样的社会力量的积极合作下,这些可以认真负责完成单一重复性操作的心智障碍青少年能够学有所用,适应职业,真正向融入社会生活再迈进一步。
今年6月,这些“蜗牛宝贝”们即将迎来正式毕业,相信在各方的努力下,他们的未来道路一定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