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jquery

五年后重聚,竞赛内外的他们

2021-07-28

3 月 20 日,陈萍、杜承彦、吴建寅、熊耀佳、黄惟、须莉莉、赵巍巍、朱德春,几位曾参加过第九届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的选手们,齐聚一堂,共同回首 5 年前去法国参赛,为国争光的往事。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于他们是最贴切的形容。5 年前,法国两天激烈比赛,几位选手为中国捧回 3 金 2 铜的荣誉,是上海历史上成绩最好的一次,也是出国参赛人数最多的一次。5 年后,大家都有了稳定工作,各有前程,如今重聚,一张在埃菲尔铁塔下的合影照片,瞬间将记忆拉回 2016 年。

作为当时国家最优秀的残疾人技能大赛选手, 8位听障人士代表国家出征第九届国际残疾人职 业技能竞赛,他们中有的是第五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冠军,有的是历届冠军。2016年3月21日, 他们从上海乘机到达北京,22日再转机去往法国, 终于在晚间到达目的地法国,彼时的波尔多还颇有些寒冷……

 

选手风采——须莉莉的冠军之路

同行8人中,须莉莉是第三次参加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在此之前,她曾先后3次获得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文本处理第一名,两次斩获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英文文本处理金牌。

1995年,须莉莉因病失聪,治疗期间自学五笔,最快一分钟可速打150字左右。

“赵老师就是我的伯乐。”谈及2003年首次与比赛结缘时,须莉莉脱口而出。须莉莉口中的“赵老师”正是现在的上海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主任赵伟时。2003年全国残疾人技能大赛共分为几个赛区,上海是其中之一,上海市残联承担了全国计算机项目,当时的比赛由赵伟时负责。须莉莉迅捷的打字速度和反应能力,让赵伟时对其寄予厚望,还专程将一台电脑送到须莉莉家中,供其培训练习。果然,须莉莉逢赛必胜,在几次竞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而这次法国之行,是须莉莉沉寂5年后的又一次“出山”。多年没有参加比赛,对须莉莉来说,挑战更甚,但由于她一直从事相关工作,并对该项目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所以她能迅速调整状态,投入到比赛中。

文本处理这一项目,要求是打字要快,准确率要高。

这次法国比赛,3张A4纸,须莉莉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同时相较于2013年的word版本,很多知识都进行了更新。经过培训和练习的须莉莉,没有让大家失望,最终夺得金牌满载而归。与须莉莉参加同一项目的陈萍,荣获铜牌,这也是首次同一项目两人同时获奖。

几次国际比赛下来,须莉莉直言,“一次比一次难”,除了内容增多,难度也在升级。国外比赛时,须莉莉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国外很多残疾人连字也不认识,不像我们国家对残疾人教育和就业投入很多。”

须莉莉的夺冠之路,与她日复一日的坚持和参加的技能培训训练也是分不开的。

 

竞赛回顾——攻坚克难的法国之行

事实上,每次赛前,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都会对选手们进行培训,选手们要历经日常训练及封闭式训练,第九届

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也是如此。“‘变态’的训练,比上届上上届多很多。”吴建寅调侃道。长达半个月的封闭式训练,以及封闭式训练前每周一次的常规训练,让大家绷紧了神经。正是如此训练,选手们进步很大,且保持着较高的竞赛水平。

“参加法国比赛时最大的困难就是时间差。”吴建寅“说”。和须莉莉一样,吴建寅也曾多次参加国际比赛,他回忆,以前去的都是亚洲邻国,几乎没有时间差,而且一般一两小时就能完赛。而在法国,比赛分两天进行,比赛时间翻倍, 题量难度也增加了。吴建寅参加的CAD制图比赛被分到了A组, 分别在第一天上午、第二天下午进行,连续两天比赛,“比到最后累得头疼不止。”

“法国比赛时间特别紧,路途遥远,人家都是提前几天到达,我们到了直接比赛。”须莉莉说。为了“抠”出时间,这趟法国之行,选手和老师们几乎没有“安稳觉”,一天只休息两三个小时,其他时间都在一刻不停地训练,没有丝毫松懈。为了克服困意,比赛时,有的涂风油精,有的吃巧克力,有的喝咖啡,就为了打起十二分精神比赛。

对于大家来说,比赛时的困难并不仅限于此。

“英文翻译和手语翻译老师人手不够,很紧张。”习惯于上海手语的选手们,几乎看不懂手翻的意思。杜承彦的比赛项目是计算机程序设计,他表示,参加程序设计比赛的聋人很少,连手翻也没有,只得借助香港的手语老师来帮忙。此外,还有好多工具需自备,甚至键盘也要自带,赛场提供的法式键盘大多不会用。朱德春参加的摄影比赛项目,要自带摄影包和三脚架,非常重。赵巍巍的蛋糕装饰项目,要带的烘焙工具是最多的,一大箱子,“赵主任她们陪我到赛场,帮忙拿我的工具。”

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中国选手们克服重重困难, 为国家夺得了3金2铜的成绩和荣誉。

 

竞赛之外——以赛促训的就业之路

其实比赛带给残疾人的不仅是一个机会和荣誉,更多的是让大家收获技能,开启更好的职业生涯和就业之路。

来自同济大学的教授郝泳涛是当时CAD制图项目的指导老师。与这些残疾人相处时,他感到残疾人里面也是不乏人才的。吴建寅是其指导的学员之一,如今是全国二级注册建筑师,承担了本市及外省市的多项市政重点工程的建筑设计工作,参与设计的上海市轨道交通8号线人民广场站,在2009 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评选中获市政公用工程三等奖。

另一名指导老师,来自上海大学人才服务中心的戚燕老师也深有感慨,她是文本处理项目的指导老师,但是计算机程序设计的杜承彦让她印象很深刻。杜承彦是她认识的第一个残疾人,“以前找工作特别困难。”

参加比赛前,杜承彦还在一家公司做网管。通过集训、竞赛,他荣获了第五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计算机程序设计项目第一名,取得了资格证。在备战第九届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时,技能又得到进一步提升。赛后,杜承彦得到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机会,他被上海上大海润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看

中,在公司从事软件开发工作。从获得冠军到被认可,杜承彦花了两年时间。“现在是一名真正的程序员了。”面对杜承彦如今的成绩和表现,戚燕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

昔日参赛的8位选手,如今都拥有了满意的工作,在各自的行业里发光发热。

目前,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已建立起了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体系,通过各级各类残疾人技能比武,培养、选拔、储备了一批残疾人高技能人才。2008年中心成立了残疾人职业技术能手俱乐部,广泛吸纳各类竞赛的优胜选手和各行各业的优秀残疾人技能人才。通过组织开展培训学习、经验交流、竞赛指导等活动,帮助他们准确把握行业发展新趋势、新技术、新要求,持续提升其专业技能水平和岗位实践能力,进而实现“以竞赛促培训、以培训促就业”的目标。

部分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