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华,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医疗副院长,从医20余年。她不曾想过,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她继“非典”后再次加入了抗疫的队伍中,但同时也有了不一样的收获。2020年9月底,在世博中心举行的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翟华被授予“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回首数月前,同时间赛跑、与新冠肺炎疫情较量的日日夜夜,作为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医疗副院长,翟华与医院(中心)的医务工作者们一起,为打赢疫情防控硬仗、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近期青岛、天津、上海等地突发疫情,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人口密集、人员流动量大,疫情防控任务依然繁重,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不敢有丝毫懈怠。”
突然的信号
“新冠肺炎疫情”,对于这个陌生的名称,翟华第一次有了清晰了解是在2020年1月20日。那天松江区卫健委召开了“近期疫情防控工作专题会议”。会议通报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并进行了新型冠状病毒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培训和布置。严肃的会议持续到晚上6点多,让翟华意识到了疫情的严重性。很快,医院(中心)在市残联的关心和支持下迅速成立了由院长挂帅的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翟华被任命为工作小组组长。她带领医务团队第一时间建立组织架构,制定防控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开始全面落实医院(中心)疫情防控工作。全员培训的第二天,医院(中心)接到电话,得知一位病人家属从疫情爆发地武汉过来,且出现发热情况,这一疑似病例让医院(中心)的氛围变得更加沉重。为做好防控,翟华
带领医务部与感控科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在做好病例确诊、转移的同时,连夜给病人和家属挪出半层楼的空间布置留观病房,突然的消息让医务人员第一时间进入实战,消毒隔离、体温监测、病情诊疗、护理送饭,病房里忙碌的白衣天使们一刻也不敢懈怠。
全力以赴,白衣执甲
疑似病例被转移确诊后,翟华带领医务人员排摸出34名与患者密切接触的医院(中心)员工,按规定采取隔离措施,同时对全院各个区域再次进行彻底的、无死角环境消毒。为安抚隔离员工内心的恐慌,医院(中心)工会主席、副院长王成为其送上慰问信,并为他们送去生活用品及办公用品。在及时隔离与严密防控的双重保障下,最终全院员工和一百多名在院患者无一人感染。“疫情时期,医院(中心)一直在制定各种各样的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根据实际状况,不断调整和完善。”翟华说道。
从门诊停诊到实行全预约门诊,从家属陪护到谢绝院外家属探视,医院(中心)的微信公众号上每隔几天就会发布新的就诊通知。关闭的治疗大厅,病人们严格按照时间点前往诊室就诊,治疗师们穿着隔离衣,戴着口罩,穿梭在医院(中心)的各个角落。春节期间,翟华和众多医务工作者一样,坚守岗位,时刻保持在线。由于疫情,医院(中心)的大多数会议改成线上模式,作为医院(中心)疫情防控工作小组的组长,翟华每天都会在防控工作群里发各种通知。突发的疫情打破了翟华以及所有医务人员的工作常规,即使是晚上12点钟,大家在群里收到消息都是秒回。“那时其实也不觉得累,就是没有太强的时间观念了,大家都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论是在线上还是在医院(中心)。”
复工的日子
2020年3月份,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全国进入复工复产的高潮,各地医院基本正常运行。为了加紧复工,满足更多的患者需求,医院(中心)党政班子制定了“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复工,两手都要硬”的工作 原则。分管医疗工作的翟华又带领医院各部门负责人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制定新流程、采取新举措。恢复关停的诊室,全面推广预约挂号,维持就诊秩序,规范住院病区设置,减少人员聚集,各门诊逐步恢复正常运转。刚复工之时,医院(中心)在住院病区设置隔离区域和普通区域,严格实行分区管理。对新入院患者采取“一人一室”的举措,病人在独立的过渡病房待满两个星期后即可转到普通病房。从最初过渡病房的设立,到后来取消过渡病房,病床之间保持社交距离,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医院(中心)床位使用率就超过90%。2020年7月24日,一名新冠肺炎出院患者前往医院(中心)进行康复。此前,翟华便与市卫健委相关处室紧密沟通,在详细了解患者情况的基础上,为其组建了一支专门的治疗团队。翟华带领团队从康复评定、康复目标及康复训练等各方面进行详尽准备、周密部署,包括病人的膳食营养护理到专业的治疗康复,历经40余天的康复训练,患者达成入院时制定的康复目标,康复效果良好,从入院前只能躺在床上到治疗后能坐在轮椅上,甚至还可以自己进餐。
抗疫路上,有你有我
翟华坚守在医院(中心)的同时,有一位特殊的勇士正奋战在武汉驰援雷神山,他就是翟华的丈夫王维俊。王维俊是上海市第八批援鄂医疗队ECMO团队队长,有着丰富的重症临床救治经验。接到援鄂通知的他,第一时间告诉妻子翟华。同为医务工作者,翟华比任何人都要理解丈夫的工作,也表示全力支持。由于康复工作的特殊性,翟华在丈夫去武汉之前,就跟丈夫反复强调心肺病人早期康复的重要性。“因为呼吸科或者重症科的医生对这个领域可能不太熟悉,其实康复还是能够帮到患者很多,我跟他说如果有这方面的需要,我们医院(中心)可以提供帮助。”翟华说道。 虽在两地抗疫,翟华几乎每天都会和王维俊保持线上联系,电话中两人讨论的主题永远是丈夫在武汉治疗的病人。为了让病人在接受治疗的同时进行康复训练,翟华带领治疗师、护士等医务人员运用专业知识远程驰援武汉,花了不到两天的时间做了多个版本的康复训练视频。为全面配合丈夫,为从死神手中拉回气管切开的新冠重症患者重获发声功能,翟华从康复医学角度提供了“说话瓣膜”的新思路,并集中医院(中心)专业骨干,组建由医生、治疗师、护士、营养师组成的多学科康复团队讨论群,远程讨论治疗方案,视频教学“说话瓣膜”的使用操作流程。经过反复研究论证,首次试验获得成功,患者重获新“声”让翟华觉得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翟华夫妇抗疫的路上,优秀的儿子也用自己的方式默默支持着父母的逆行,他利用所学计算机专业为父亲编写雷神山援鄂医疗队ECMO记录程序。正因如此,翟华一家获评本市2020年度“海上最美家庭”。
“抗疫的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疫情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场硬战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抗疫过程中,我看到了广大医务工作者在关键时刻肩负起使命,迎难而上;我看到了胸怀祖国的爱心企业,捐助物资和设备。医院(中心)里的每一位工作人员,在各自岗位上踏踏实实工作;居家隔离的群众,也在为疫情防控默默出力。这场考验,给了我们太多感动。疫情防控中的每一个人,都是这个时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