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jquery

这群年轻人, 用声音为盲人描绘世间风光

2020-08-04

一个因时而变的决定

张静远是复旦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大三学生,也是远 征社“盲友之约”团队的负责人。在这个特别的团队里, 这位年轻小伙子的主要工作就是与杨浦区盲协读书会的老 师们共同组织盲人朋友的线下交流活动,带领其他志愿者 一起为盲人朋友分享外界发生的新鲜事。

然而,当前阶段,线下活动已经被疫情按下了暂停 键,盲人朋友只能待在家中,暂时失去了面对面分享与交 流的乐趣。如何让盲人朋友在家也能了解外界发生的新鲜 事儿?张静远想到了一个特殊的办法,用声音为盲人朋友 打开一扇了解世界的窗。他将这一想法告诉了杨浦区盲协 读书会的老师和团队里的其他志愿者,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很快,杨浦区盲协读书会和“盲友之约”团队的志愿 者们就做了一个“新鲜”的决定,携手开设“盲友之约” 有声小电台。即使不能面对面,也能换种途径去分享。

感受,声音的力量

“各位叔叔阿姨好,今天我要给大家推荐的一本书, 就是冯骥才的《俗世奇人》……”“我要给大家分享一段 新闻,内容是关于前段时间的美股熔断……”“今天给大 家分享一段我在疫情期间发生的小故事……” 3 月 24 日,“盲友之约”有声小电台第一期内容正 式上线,盲友之约团队的 4 位大学生志愿者为盲人朋友们 带来了名著分享、时事新闻等各类精彩的内容,用自己的 声音,给盲人朋友们带来了不一样的生活体验。

 探索,生活的乐趣

这是一次新的尝试,声音的背后凝聚了这群年轻人的 力量。

目前,团队一共有 18 名大学生志愿者,虽然大家在 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年级,却有着相同的目标,就是帮助 盲人更好地了解世界。

 团队的负责人张静远说道:“在这次开设小电台的过 程中,大家都是在线上分组轮流进行,这样能在各个志愿 者有空的情况下,保证效率和质量。”每一期内容的推送, 都是大家精心准备了一周甚至十几天的结果。从最初的主 题讨论、内容选择,到各自在手机或电脑上完成录音片段, 最后经过后期的音频剪辑、内容排版,一次完整的电台内 容就“出炉”了。

首次尝试线上的方式,离不开团队的不断探索与调整。 目前,小电台已经上线了三期的内容,正一步步进入正轨。 然而,在做第一期之前,大家心怀忐忑,担心选择的内容 不符合盲人朋友的“胃口”,担心手机或电脑设备录制出 来会有杂音。

 张静远表示,前两期制作的时间有点赶,不同设备录 制的声音大小也不同。经过软件一次次处理之后,音量的 问题解决了。同时,团队成员还根据盲人朋友的实际需求, 不断调整、新增版块,时事新闻、家乡美食、生活感悟、 旅行心得、书籍分享……丰富精彩的内容为盲人带来更多 生活的乐趣。

收获,延续,创新

当前,“盲友之约”有声小电台的开设,获得了盲人 朋友不错的反响。通过志愿者们的讲述,盲人朋友们了解 了丰富的国内外时事与社会趣闻。杨浦区盲人协会主席刘 海燕表示,这种特别的分享方式,既让盲人朋友们增长了 见闻,同时还拉近了盲友之间、盲友与志愿者、乃至盲友 与社会之间的距离。

这种因疫情而“诞生”的分享方式,逐渐得到更多盲 人朋友的认可。电台一有新的内容发布,盲友们便会分享 到自己的朋友圈、微信群。

“小电台本来只是想作为疫情期间线下活动的‘替代 品’,但盲人朋友们的反馈都还不错,所以我想等疫情结 束之后,这种不一样的模式,可以延续下去,甚至在现有 的形式上再加一些新的创意。”张静远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