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6 位来自全国不同城市的聋人从境外抵达上 海浦东机场,并进行为期 14 天的隔离健康观察。为积极 响应市政府号召,集中力量做好回国聋人的信息沟通服务 保障工作,上海市残联迅速行动,展开相关部署。
通过市、区联动,市残联第一时间启动志愿者招募机 制,在全市范围内动员招募符合条件的手语翻译志愿者。 经市聋人协会统筹调配,在杨浦区残联及相关企事业单位 的大力支持下,组建了一支由 10 余位手语翻译组成的专 业志愿服务队伍。自聋人回国之日起,由招募到的志愿者 赴机场、隔离点进行轮岗手语翻译,24 小时全天候为 16 位回国的聋人开展服务。
聋人回国的那天,志愿者张丽君早早在工作人员的帮 助下穿上厚重的防护服,戴好手套、口罩和护目镜准备接 机,这是张丽君第一次这样“严密防护”。“闷,太闷了!” 从穿好防护服到走向工作的点位,不到 15 分钟,张丽君 的护目镜已经起雾了,沟通变得更加困难。 在机场,张丽君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聋人登记姓名、 护照号等信息,安抚聋人情绪。由于长时间飞行,许多聋 人朋友心情焦躁、身心疲惫。张丽君反复告诉大家:“没 关系,只要照着我的程序来做就可以了。”温暖贴心的手 语翻译服务,让刚刚回到祖国的聋人,体会到了浓浓暖意。
做好第一步登记后,聋人朋友坐上大巴车来到隔离点。 凌晨 1 点,已经在隔离点等候 7 个小时的郭奕敏走上大巴 车,引导大家下车,配合隔离点工作。郭奕敏是一位有着 30年手语经验的“老翻译”,她暗暗告诉自己一定要做好! “我要理解他们各自的方言手语,然后确认他们的意思。” 大巴车上的聋人朋友来自全国各地,因为地域、年龄差异, 很多看不懂通用手语,交流过程充满了坎坷。郭奕敏谈到, 相较于其他沟通方式,面对面打手语会让聋人朋友更安心, 她必须要“先入为主”将相关内容传递,将服务理念传达。 凌晨 3 点,郭奕敏的工作暂告一段落。
机场、隔离点为聋人提供手语陪伴式服务的还有许多 志愿者,每人每天 24 小时轮值,手机全程开机在线,音 量调至最大,即使凌晨,也要保证“清醒”。
为加强综合保障,最大限度地降低接触感染的风险, 保障手语翻译志愿者的自身安全,市残联在安排专业手语 翻译开展服务的同时,受到了伴你(上海)网络信息技术 服务公司的鼎力支持。
伴你公司在获知这一志愿活动后,主动请战,表示免 费提供在线手语翻译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既节省了人力翻 译,又提高了工作效率。接到通知后,伴你公司正式启动 防疫信息无障碍特别服务,紧急抽调多台远程视频翻译设 备。聋人回国当天,伴你公司又紧急增加 10 多位手语翻 译人员上线,用来支持线上手语翻译工作。
一台小小的在线翻译设备就能快速帮助聋人解决沟通 难题,搭建聋人与现场工作人员沟通的桥梁。在机场,当 远程手语翻译用手语亲切地告诉聋人朋友“欢迎回国、欢 迎回家”的那一刻,风尘仆仆的聋人朋友不约而同地伸出 手,感谢祖国对残障人士的关心和重视。
在隔离点,遇到疑问,聋人朋友随时可与在线手语翻 译沟通。有两个聋人不会看体温计怎么办?有一位聋人不 知道酒精棉签的用处怎么告诉他?这些难题给隔离点工作 人员造成很大的困扰。随着远程手语翻译的上线,沟通困 境很快迎刃而解。交流期间,聋人朋友频频竖起大拇指, 向远程手语翻译表示感谢。
5 月 17 日,这批特殊的归国人员陆续完成为期 14 天 的集中隔离健康观察。隔离期的最后一天,隔离点的手语 翻译和工作人员特意送上了最后一期温馨提示,反复叮嘱 聋人朋友们收拾好自己的行李,并用简单的手语为 16 位 聋人朋友们送别。“我很感谢这些天手语翻译和工作人员 对我们的贴心照顾,等疫情过去后,我一定会再来上海的, 一定好好尝尝这里的美食,看看这里的美景。”随着隔离 的结束,聋人朋友们纷纷踏上返乡之路。
特殊时期,疫情防控从严从紧,贴心服务尽显温情。 上海市政府对归国聋人的关怀,体现在每一项举措、每一 个细节之中。无论是机场还是隔离点,志愿者们用贴心的 服务让各地聋人感受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