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jquery

【要闻】直击“聋信卡” 线下指导点现场

2020-08-04

5月1日,新版“聋信卡”正式开启申请通道。5 月 6 日,各区线下指导点公布, 申请人可以在 5 月 11-15 日期间前往指导点寻求帮助,现场会有工作人员为大家 提供服务。

5 月 11 日当天,指导点现场情况如何呢?聋人朋友们是否成功解决问题,完成申请? 记者实地采访,了解详情。

黄浦区:科技助力,便民高效

 5 月 11 日上午,黄浦区打浦桥街道残联迎来 10 余位 前来办理“聋信卡”业务的聋人朋友们。

上午 9 点不到,聋人朋友已经陆续来到街道残联咨询。 现场,除了配备手语翻译志愿者协助聋人办理套餐外,街 道残联还采用了移动互联网技术辅助开展业务办理工作, 一台小小的在线翻译设备就能快速帮助聋人解决沟通难 题,搭建聋人与现场工作人员沟通的桥梁。

家住打浦桥街道的张奶奶是一位年过六旬的听障人士,由于家中子女工作比较忙,张奶奶也不太会用手机, 得知线下指导点开通的消息后,张奶奶一早就来到街道残 联。现场手语翻译人员有限,于是决定利用翻译设备协助 办理“聋信卡”业务。在点击“一键使用视频手语翻译服 务”接通后台专业翻译之后,张奶奶立刻与线上翻译“畅 聊”起来。

“奶奶您是想办理手机套餐还是宽带套餐?”“请您 拿出您的身份证和残疾人证,让工作人员帮忙拍照上传。” 通过线上翻译,张奶奶和现场工作人员的想法都能实时传 达给对方,不到 10 分钟的时间,张奶奶的“聋信卡”套 餐申请就完成了。临走之前,张奶奶连连竖起大拇指,向 线上手语翻译和现场的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街道残联相关人员表示,在线翻译设备的使用有诸多便利之处,一方面节省了人力翻译成本,另一方面,有了 翻译设备,遇到沟通难题,聋人朋友可及时与在线手语翻 译连线,大大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

静安区:共同重视,服务细致到位

5 月 11 日,静安区江宁路街道残联设置了“聋信卡” 套餐办理的线下指导点。五一期间,“聋信卡”套餐线上 申请未成功的聋人可以前往线下指导点进行咨询办理。期 间,静安区残联理事长郁霆前来察看情况,他嘱咐相关人 员一定要办好这件实事,服务好残疾人。

在江宁路街道残联的指导点现场,江宁路街道聋协主 席带领着协会骨干一起在现场负责组织协调,引导聋人有 序排队等候。家住指导点附近的一位聋人朋友,因自己在 家中多次尝试申请,都没有成功,于是便来到线下指导点 寻求帮助。工作人员发现这位聋人朋友的手机太陈旧,导 致无法申请,就尝试用自己的手机登录了这位聋人朋友的 微信,只用了几分钟时间就成功为其申请了聋信卡套餐。 提交申请后,工作人员再次嘱咐了进度查询的相关方法。

为了方便聋人,街道残联特意将“聋信套餐 APP 申请 进度查询”的步骤放大打印在了 A4 纸上,最后一并发放 给了聋人。

当天,江宁路指导点先后有数十位聋人前来街道求助 和咨询“聋信卡”的申请事项,在街道残联的帮助下,大 部分聋人都成功提交了申请,纷纷满意而归。残联的工作 人员说,线下指导点的工作其实在 11 日之前就陆续开启, 有些聋人已经来寻求过帮助了。另外街道残联对“聋信卡” 套餐政策的宣传十分重视。特别是在江宁路街道,有 80 多位聋人曾经申请过“爱心卡”优惠套餐,这类人群如果 需要申请新的“聋信卡”套餐,就必须先要取消以前的套餐。

杨浦区:多方力量汇聚,齐心协力

下午两点,杨浦区控江街道阳光之家的院子里搭起了 5 张桌子,门口处的黑板上写着醒目的“服务点”几个字。很快, 聋人朋友们都来到院子里,桌子前面排着队伍,工作人员不 停地用手语告诉大家:不要着急,慢慢来。 桌子另一端是为大家解决问题的工作人员,他们是来 自杨浦区街道残联的聋协主席以及志愿者们,每张桌子上摆 放着纸笔和操作宣传单页,工作人员按步骤要求逐个寻问前 来咨询的聋人朋友。

大多数前来寻求帮助的都是年龄较大的 聋人朋友,工作人员需要一遍一遍了解信息后,再让申请人 确认签名。“今天信号有点不好,晚上 7 点钟吃好饭我们去 另一个街道处,我再帮你试试!”一位大爷因为手机老旧, 一时加载不出来页面,工作人员就把自己的工作时间延长, 晚上依旧服务。

 在华东理工大学上研二的小董趁着没开学,到这里当 了志愿者。小董父母是听障人士,假期期间,她已经帮助父 母成功申请套餐。年纪轻又热心的她忙活了一下午,都没来 得及喝口水。

小董说,也有几位没有申请成功的聋人,有的不记得自 己身份证号,有的微信版本过低需要更新却忘记了密码…… 不过小董告诉大家,周一到周五她都在这里,随时能找她!

截止下午 4 点,指导点大概接待了 35 位聋人朋友,除 了特殊情况的,基本都完成了申请。

据悉,各区新版“聋信卡”套餐申请工作都在有条不 紊进行中,本刊也将持续关注,并报道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