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俊君是上海市长征中学的一位数学老师,高三年级某班的班主任,今年 36 岁的他深深热爱着自己的职业。常年忙碌的工作节奏使他看上去稍显疲惫,但脸上的笑容却让他整个人散发着温暖。这是一个周五的下午,照例是班级的数学课,吴俊君站在讲台上,讲解着题目,同学们认真听着课记着笔记。这一切看起来都那么平淡如水,但就在半年前,大家才无意中得知了吴老师的一个秘密。
每隔周日上午,吴俊君都会前往本市的另一所中学——上海市市南中学,常常在此一呆就是三个多小时,这样的习惯竟保持了 16 年之久。在这里,总有几十位同学在等待着他。令人诧异的是,这些同学也不全是本校的学生。
他们是谁?他们聚集在这里做什么?吴俊君为什么会十几年如一日不辞辛苦地奔走于此?
茫茫江水孕育一方沃土。在黄浦区,有一个智力助残团队叫上海心希望助学公益服务中心。该团队在 1999 年发起,由一位退休残疾老教师黄吉人负责,专为残疾人家庭的孩子送去免费的助学服务。
二十年里,市南中学提供了免费的教学场地,来自残疾人家庭的 200 多个孩子组成了一个个班级,智力助残团队里的志愿者们,也纷纷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和专业知识,为求学若渴的孩子们补习功课,带去曙光和希望,吴俊君正是志愿者队伍中的一员。
2003 年,吴俊君还是一名数学系在读大学生,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智力助残项目,几次义教辅导让他乐在其中,他决定要一直坚持下去。
回忆起十多年前,吴俊君谈到了自己的职业选择,也谈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日复一日坚持义教,让他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我热爱数学,我也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还能帮助到他人,实现人生的价值,我很开心。”
正是这样的信念支撑着他,所以他不认为这是“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即使义教的路途十分遥远。
每隔周日上午,吴俊君都要从位于嘉定区的家中出发,到黄浦区市南中学提供的爱心教室上课,一来二去不仅要耗费不少时间,路上也比较周折。吴俊君很乐观,“以前骑着自行车,不管刮风下雨都能克服,相比起来,现在真是方便太多。”他还记得上大学时的一个周日上午,因为踢足球膝盖受了伤,又恰巧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雨,出行显得有些困难。可是同学们的课程不能耽误,吴俊君咬咬牙忍着痛,二话没说就蹬上了自行车。一路上,冰凉的雨水顺着裤子钻了进去,沾着破了皮的膝盖,布料摩擦着伤口,格外疼痛。
不过对于吴俊君来说,这些身体上的疼痛和疲惫总是会被心灵上的小小感动一扫而光。前不久,吴俊君辅导过的学生田恬前来探望,他欣喜地发现,现在的田恬也已经是一名特教老师了。
吴俊君对田恬的印象很深刻,田恬的母亲身体不太好,小女孩儿话不多,却刻苦懂事。有一次,吴俊君因事来到田恬家里拜访,工作结束准备离开,田恬母亲却执意要留饭,一碗香喷喷热乎乎的蛋炒饭,让吴俊君心里暖暖的,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吴俊君不仅是优秀的志愿者,本职工作也特别出色,他带教的班级升学率曾达到百分之百。
他还获得荣誉无数,先后荣获了上海市志愿服务优秀组织者奖、上海市第十二届金爱心教师二等奖、上海市“智力助残”二十周年特别荣誉奖、嘉定区十佳志愿者荣誉称号、长征镇优秀园丁奖、真新街道首届“十佳师德标兵”称号等。而在平时,吴俊君却十分低调,他的事迹,同学和老师们都鲜少知道,直到半年前一次职业指导的课程分享上,同学们才得知了这个秘密。
其实大家还不知道的是,吴俊君自己也有两个很小的孩子,平时上下学需要接送、照顾。他自己的身体也不好,刚动过手术……即使这样,他也愿意在额外的时间去帮助别人,他还与义教的学生和家长建立了微信联系,平日里也为他们解答难题,进行志愿填报的指导,等等。
“我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同时也能为社会做点贡献,我觉得很开心,从来没觉得辛苦,也从未曾想过放弃。”吴俊君朴实无华的话语让人动容,采访结束后他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希望有更多的有志之士可以加入到志愿者老师的队伍中来,“只要智力助残一直在,我也会继续坚持下去的。”
16 年,吴俊君不仅传道授业解惑,更以身作则,为同学们的成长补足了精神之钙,这是一笔弥足宝贵的财富。吴俊君的感人事迹和精神,也正如他所任职的长征中学一样,永远敢以破万难的毅力,诠释无私奉献的意义,永远敢以永行路途的勇气,演绎“长征”二字的深刻内涵,这是新时代史诗般的赞歌,称颂着春蚕到死丝方尽的人民教师,也喝彩着乐善助人志如磐石的志愿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