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区残联做实“两轮+两翼”残疾预防和康复服务协作机制。2018、2019连续两年,基层康复服务站建设纳入奉贤区政府实事项目,每年在15个村(居)布局设置康复服务站点,为有需求者提供就近、就便的康复训练,打通“康复服务到最后一公里”。
寻找康复群体的真正“痛点”,补 上康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短板
建立基层康复站前,奉贤区残联了解到, 过去几年中,本区新增肢体残疾人占新增残疾 人总人数半数以上,究其原因,主要是受经济 条件制约或康复医院路程远的影响,造成生活在农村地区的村民未能得到及时、正规的康复 训练和指导,进而耽误了改善和补偿部分身体 功能的最佳时机。
此外,在其他区县,由于选址不当、出行不便、康复服务不专业,等等,也存在残疾群体不愿意使用康复站的现象。
2017年,区残联在青村镇姚家村率先试 点建设村级康复站,寻找康复群体的真正“痛点”,为村内脑梗、偏瘫人员以及辖区内需要 康复训练的村(居)民进行各类肢体器械康复 训练。
除了试点建设康复站,为了确认残疾康复 群体的真实想法,区残联进行了大量调研, 与村(居)干部、部分村民等进行了交流,并 就康复服务站建设点位、交通、卫生资源等配 套情况进行了实地察看,“康复站有无障碍出 行,是让康复患者走出家门的第一步。” 调研人员发现,将康复站开设在村卫生室边,可以借助专业卫生服务吸引康复患者 的关注和支持。最终,区残联将与区卫计委 联合确定15个基层康复服务站,采购配备康 复器材,并对康复服务站医疗人员进行系统 的培训,形成“治疗—康复—社区和家庭” 的医疗康复服务链。 奉贤区残联打造以康复方式指导+辅助器 具适配为“两轮”,以康复宣传+残疾预防为 “两翼”的“两轮两翼”工作机制,真正地深 化康复服务内涵,提升康复效能,把康复服务 纳入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残疾人康复 服务更加公平可及、更加均衡同质、服务水平 和效率明显提高、能满足各类残疾人不同生命 阶段需求的现代康复服务新体系,实现全人 群、全生命周期残疾预防和康复服务,真正补 上康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短板。
专业指导提升康复功效,多方考量解决康复服务需求
奉贤区基层康复服务站通过定时间、定点位、定器材、定模式、定人员、定对象、定内 容等七个方面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就近、就便的康复场所,解决他们最基层、基本、基础的 一些康复服务需求。
建成后的康复站配备有24种专业康复器材,如空气压力波、易站椅、理疗床,等等, 在每周的一、三、五向康复患者开放。在开放 日,每家康复站都有专业的康复指导员为残疾 人提供专业训练服务。
邢师傅早些年动了胸五硬脊膜动脉瘤的手 术,时常会感到腿冷。前来康复训练后,不仅 能享受医生的专业针灸服务,还有志愿者帮助 他准确使用康复器械,康复站同时为他建立了 个人档案,记载康复记录。
有着胯关节老毛病的朱林芳阿婆,原本习 惯用小区内的踏步机锻炼,但是由于器材不专 业,也没有专人指导,康复效果总是不理想。 康复站建成后,区残联打电话通知她可以到新 地方试试,“这里专业又安全,现在我都不去小花园了。”
据了解,目前,奉贤区基层康复服务站已 为1007名患者服务(定期53人,不定期954 人),有效提高和改善村(居)民的生活质 量。
2019年,奉贤区残联将继续推进此项政府 实事项目工作,在全区新建15家基层康复服务 站,为更多有需求的村(居)民提供就近康复 训练,增强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研讨评估再整改,不断深化“人人 享有康复服务”
为了进一步提升康复效能,拓展服务内 涵,5月19日“全国助残日”当天,奉贤区残 联在柘林镇南胜村康复服务站举办“康复暖人 心 共护你我他”奉贤区残联基层康复服务站 项目研讨评估活动。市残联副理事长刘骏、康 复处副处长(主持工作)周萍,区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黄红英,市养志康复医院(市阳光 康复中心)专家,各康复站工作团队,部分患者及家属等共计100余人参加活动。
专家们根据评审内容从设施、设备、人员 配置、服务内容、综合管理五大方面对康复站 进行评审,给予97分的评审高分,从康复站的 感控管理、服务要求、能力培训等方面提出整 改意见。
刘骏指出:一是充分肯定建设奉贤区康复 服务站的工作创新和准确定位(不追求“高、 精、尖”,以“最基本、最基层、最基础”为 立足点);二是要通过各部门有机结合、资源 共享,“善打组合拳”,使“人人享有康复服 务”的内容进一步深化;三是要探索建立康复 站长效运行机制,不断地打磨、完善,有效尝 试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建立康复站标准化基础 模式。
案例一:
嘉定区柘林镇南胜村村卫生室里,两位正 在配药的阿姨聊得起劲…… 张阿姨:隔壁在干嘛呢?好热闹呀。 王阿姨:隔壁是今年新建的基层康复服务 站,每个村民都可以去训练。周阿姨前几年出 车祸左腿骨折都装钢板的,走路疼而且不太 稳当,在康复站医生指导训练一段时间后恢复 得很不错,前两天她还在康复讲座上给大家做 “八段锦”动作示范呢! 张阿姨:是吗?我最近腿脚也不太利索, 这里离家也近,我也想去练练。 王阿姨:我们一起去看看,问问里面的康 复医生我们怎么训练比较合适。
案例二:
邢师傅家住金海社区,腿脚不便 的老毛病已经跟了他16年,自从金海社区康 复站开设后,他每周都会坐着轮椅来找康复站 的医生针灸,促进血液循环以防止肢体坏死。
奉贤区基层康复服务站的基本介绍:
定时间:每周一、三、五(除国定节假日外) 上午:8:30——11:00
定点位:各街镇对应相应的基层康复服务站点 位。 定器材:每个康复站配备24~25件康复器材,其中包括电脑红外按摩理疗床、空气波压力治疗 仪、微电脑穴脉刺激放松仪、辅助步行训练器、 易站椅、平行杠、矫正镜、训练用阶梯、助行 器、拐杖、轮椅、握力计、OT综合训练工作台、 引导性上肢协调训练器、沙袋等。
定模式:三级管理模式,区残联、镇残联、村 (居)康复服务站。
定人员:康复人员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康复医 生、各康复站点位村(居)的乡村医生或康复服 务人员组成。
定对象:偏瘫、截瘫、脑瘫、脊髓损伤、神经损 伤、骨折等疾病引起的肢体功能障碍的村(居) 民,能自理的轻度肢体残疾人优先。
定内容:康复内容包括对患者实施康复训练,对 患者及家属进行培训,对康复医生、乡村医生、 康复指导员、协调员进行指导,提供患者对辅助 器具适配方面的咨询,康复预防等知识的宣传。 有需求的村(居)民到家门口的基层康复服务站 就可以进行训练。
(资料来源:奉贤区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