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些重度残疾人来说,大部分时间都会待在家里,日常生活起居基本都需要人来照顾。但如果进行适当的家庭无障碍改造,就有可能改变这一现状,为残疾人创造一个更加舒适有爱的居住环境。
《非常梦想家》节目曾报道过这么一户失独家庭。
王老伯和王阿姨的独生女在15岁不幸因病去世,此后两人便相依为命。但噩运再次降临,王老伯因突发脑溢血导致下肢瘫痪,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只能一直坐在轮椅上由王阿姨照顾。
而当时,王老伯和王阿姨两人所居住的家里面临着卫生间狭小、轮椅动线不通畅、上下床不方便、进出坡道陡峭等诸多问题,这对行动不便的王老伯来说,每一样都是生活上的阻碍;对于王阿姨来说,照顾王老伯的起居更是事倍功半。
于是,当时《非常梦想家》节目组委派了设计师王晨为他们进行无障碍家庭改造。
近五年时间过去了,王老伯和王阿姨的生活有了什么改变?家庭改造后的无障碍家居使用情况又如何?
细节让心灵无障碍
一走进王老伯的家中,第一印象便是环境整洁、摆设有序。从家具的磨损程度来看,丝毫感受不到五年的生活痕迹,所有的无障碍家居宛若全新。
记者:房子改造前后最大的不同在哪里?
王老伯:以前卫生间小,轮椅进去无法转弯,厨房也小,轮椅进去左右都会碰到。现在改造了之后,空间大了许多。
记者:这五年的日常生活里利用率较高的无障碍家居有哪些?
王阿姨:马桶旁的扶手、还有淋浴的座椅和扶手,这个扶手真的很实用也很牢固。床的两边也装了扶手,以前他没有扶手还撑不起来,现在自己一个人也可以上下床。另外,灶台的设计也方便了很多,轮椅可以进出。
记者:您觉得家里哪个部分的设计是最重要的?
王阿姨:卫生间。卫生间一定要大一点,以前太小了,很不方便。
在日常生活中,洗漱、如厕、洗澡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那么卫生间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看到,原先王老伯家的卫生间里有个离地高48厘米的浴缸、以及年久失修的台盆,卫生间的剩余空间仅能容下一台轮椅。
而经过设计师改造后的卫生间,使用面积大了许多,并且地面采用了防滑材料。马桶旁装有一个可折叠扶手,这大大方便了王老伯独自解决如厕问题。
据设计师透露,整个淋浴地面都铺设地暖,降低温度差,以防止王老伯再出现脑溢血这种突发病。“由于脑溢血多发于老年人之中,所以卫生间的温度控制是尤其需要注意的。”
此外淋浴区域设置了折叠座椅,地面周围使用了潜水艇地漏,既保证了轮椅滑动的零落差,又解决了下水问题。
台盆则配合轮椅的高度进行设计,深度也足够轮椅推入,台盆两侧设有扶手,王老伯可以坐在轮椅上轻松进行洗漱。
与卫浴一墙相隔的便是厨房。
先前由于厨房内轮椅不宜行动、台面过高等问题,王阿姨要趁着上班休息的间隙回家为王老伯准备一日三餐。
为了减少王阿姨来回奔波的辛苦,设计师对厨房进行了改造。厨房台面根据王老伯轮椅的高度进行了设计,灶台下面也预留出了轮椅进出的空间,以方便王老伯自己下厨。
在餐厅的位置,设计师在壁橱内专门设计了一块可拉伸的板放置电饭煲,不仅节省了空间,高度也正适合王老伯淘米烧饭。
在卧室的改造中,由于宽度有限,王老伯的床经过专门定制,床的高度则根据轮椅高度设计。在床的两侧安装有扶手,由此解决了王老伯上下床的困难。
对于残疾人或老年人而言,出行是他们面临的又一大难题。
就王老伯的情况来看,出行最困难的地方在于家门口的两个陡坡。
进门前的陡坡原先有8.47°的倾斜度,经过改造后将倾斜度降为4.75°;而进楼前的室外陡坡倾斜度则降低至2.86°,这样,王老伯一个人也可以推着轮椅上下坡。
家庭无障碍改造其实不单单是解决了残疾人或是老人的生活需要,无障碍的生活环境对于他们来说更是获得了心灵上的满足。
无障碍环境更要向残疾人家庭进军
此前,上海市残联理事长、党组书记王爱芬,副理事长刘骏等曾专程前往位于宝山区的“守护森林”无障碍家装体验馆,体验了各项居家无障碍适老设施。
体验馆内,设计师让大家穿上一套“拟态服”,这套装备是由德国进口,依据人体肌理设计,穿上它后,可以提前体验自己80岁时的身体状态。
在未改造的“普通家装样板房”里,体验者表示活动处处不便,坐在沙发上无法起身,走路怕摔倒,扶手够不到……
而在改造后的“试老样板间”。地板均采用了PVC防滑材料,扶手具有LED灯光功能,解决晚上起夜的安全问题。穿上“拟态服”的“80岁”体验者在这里活动显然方便得多。卧室床垫中间软两端硬,具有“三节控制”功能,满足起身方便、下床安全的要求厨房的灶台高度,卫生间的马桶高度均经过定制,满足了特殊人群坐着轮椅独立完成做饭、洗碗、洗澡等一系列生活活动需要。
王爱芬理事长表示,希望通过无障碍家装体育馆的体验让更多的人关注“无障碍设施”家庭环境建设,为未来创造更加安心、安全、舒适的家居环境。
2018年是《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实施六周年。随着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大力推进,人们对于无障碍设施的关注度日益增强。城市道路铺设的盲道、公共停车场和大型居住区设置的无障碍停车位、视障者携带导盲犬出入公共场所等都是打造“全方位无障碍”城市环境体系的一部分。其实无障碍设施建设不仅仅意味着城市公共无障碍环境建设,无障碍环境更要向残疾人家庭进军。据中国残联介绍,未来,在城市保障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中将同步考虑残疾人家庭无障碍建设内容,在搬迁规划中同步做好家庭无障碍设施的规划与建设,推广家居无障碍通用设计。据了解,在过去五年中,上海市残联连续为农村困难残疾人实施家庭无障碍改造,并成为市政府的实事项目,目前已惠及8000多名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程为困难残疾人改善了居住环境,提高了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了残疾人朋友的一致称赞。
王晨——柏茂福祉建筑设计顾问创始人、前上海男排副攻手、前志贺设计总经理&设计总监、日本二级建筑师、日本福祉住环境顾问、上海市残联无障碍设计顾问
记者:您大力推广无障碍家居的原因是什么?
王晨: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重,今后居家养老将会成为主要的方式。现在大家可能还意识不到无障碍设计的重要性,除了生理方面还能自理外,更多的是因为大家心理上还没有产生对无障碍设计的需求,大家都没使用过这些无障碍家居,而一旦体验过了之后就会觉得便利许多。
记者:无障碍家居对于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或是老人来说,有什么意义?您在无障碍家居设计的过程中,最主要的考虑因素是什么?
王晨:无障碍家居环境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无障碍环境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生活。设计并不是用来炫技的,而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无障碍设计中最重要的考虑因素就是人,需要从使用者的角度来进行设计。例如王老伯下肢瘫痪,那么就需要从他坐着轮椅的高度来体验他的生活方式。设计一定要从使用者的生活高度、生活习惯出发,这才能做到真正的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