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jquery

理事长访谈 | 青浦区残联理事长陆惠星:人人都来关心残障人士,处处建设无障碍设施

2018-11-20

Q(编辑部,下同):陆理事长您好!首先想问下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残联系统中工作的?本次是您第几次参加残联代表大会?本次大会相较于以往的大会,您觉得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A(陆惠星理事长,下同):我是从2015年10月,调入青浦区残疾人联合会工作的。时至今日,也已经三年了。今年是我第一次参加市残联代表大会。

 

Q:本次大会上有没有哪句话是让您很有感触的呢?对您的工作有什么启发吗?

A:“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古代的“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现代的霍金,虽然身体残疾,但是凭借着对科学的向往,不断努力,提出了著名的黑洞理论。海伦.凯勒,不因眼睛残疾而退缩,从文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光明。

在我身边就有一个自我奋斗出来的典型人物。我区残联的兼职副理事长董旭华女士。出生于农村,因患有小儿麻痹症而致残,但是她并没有放弃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多年来凭借着自己不断地努力和奋斗,创建了现在年产值上亿的上海鹳山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去年,在我们区残联的推荐下,当选了青浦区政协委员,今年还荣获了上海市自强模范称号。“与其在关着的门前流连忘返、不如去开一扇窗寻找属于自己的天空”这是董旭华经常对残疾人朋友们的忠告,也是她一路奋斗,逐步走向成功的体会。这些例子都告诉我们,虽然残疾人自身有一点缺陷,但是我们也不能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始终坚信要用知识和奋斗改变命运,成就梦想,体现价值,赢得尊重,做个传递正能量的使者,以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实际行动来激励全社会。残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做残废人。

 

Q:七代会后,我们知道很多区都在贯彻落实七代会精神上做了很多工作,不知道青浦区针对自己特色工作做了哪些推进?

A:持续推进扶残涉农经济组织建设。今年6月,我区召开了帮扶农村困难残疾人劳动增收工作现场推进会,要求各街镇统一思想,逐步加大推进力度,鼓励各扶残涉农经济组织按照实际生产需求,持续扩大帮扶人数。同时,我们残联领导也深入各街镇、走访了多家扶残涉农经济组织负责人,开展座谈交流,了解目前的实际工作情况。为进一步加大农村困难残疾人综合帮扶力度,提高精准帮扶水平,我们狠抓了以下四个环节:

一、抓工作准备。首先摸清底数,摸清扶残涉农经济组织数量、摸清农村困难残疾人数量。其次抓监督管理,委托专业机构推进扶残涉农经济组织的发展和建设。开展动员部署,区残联会同区农委召开动员部署会,进一步明确目标。完善评定机制,细化帮扶人数、方式、期限等内容,完善“听、看、问、议”步骤流程。

二、抓宣传对接。区残联领导对接白鹤、朱家角、练塘、金泽四个农业大镇的主要领导。街镇残联、农业服务中心、“第三方”对接涉农经济组织;街镇残联、“第三方”对接残疾人。通过面对面的政策措施、扶持平台、工作要求等宣传,使相关领导、扶残涉农经济组织及残疾人对政策理解的更详细、更透彻。

三、抓组织招聘。在前期调查摸底、政策宣传的基础上,指导各街镇以招聘会形式对接残疾人与意向涉农经济组织。  

四、抓实施评定。区残联专门组织评定组对申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涉农企业按照听(基本情况介绍)、看(资料及现场)、问(理清疑点)、议(认定结果)四个流程进行评定。截止2018年9月,我区新增扶残涉农经济组织9家,全区总共达到59家,帮扶人数2168人。

创新举措开创就业培训新局面。如何提高残疾人就业技能、素质,实现长期稳定就业,增加劳动收入,改善生活状况,是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工作,为确保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上岗就业的效率,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残疾人就业孵化项目,同时提出:

一、以校企对接找就业岗位。由社会培训机构积极对接企业和残疾人,深入了解企业能够吸纳的残疾人就业岗位,同时上门走访无业残疾人,了解残疾人对岗位的期望及自身条件,对就业有意愿的残疾人进行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

二、以就业岗位设培训课程。培训机构根据岗位需求和残疾人自身的文化水平,与企业人事部和专业培训教师研讨定制适合残疾人的理论培训课程内容,切实做到应岗位设培训课程,应人定培训内容。

三、以理训实训教应知应会。就业孵化班课程分理论知识培训和岗位实训两部分。通过两培训,确保残疾人能够基本掌握应知应会的就业技能,使残疾学员的培训更具体、更直接、更有针对性。

四、以双向选择定劳动关系。实训结束后,企业人事部门根据学员表现和技能择优选择,明确劳动关系、劳动时间、劳动报酬等,学员也根据企业提出的录用条件、录用待遇,自主选择,确定劳动关系。

 

Q:那么在做这些工作的时候,遇到哪些困难呢?您又是用什么样方法怎样解决的呢?调研?走访?还是联动其他单位共同解决?

A:在做这些工作的同时,遇到的困难主要集中在残疾人自身就业意识比较淡薄,不太愿意出去工作。残疾人就业增收仍需加强,虽然政府出台了多个企事业单位吸纳残疾人就业的优惠政策,但企事业单位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的主动性仍不强、积极性不高。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区残联做了这些工作:一是我们残联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全区残疾人开展了专项调研,详细了解残疾人的实际需求。今年7月,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集体调研了我区残疾人就业情况。今后针对残疾人就业、劳动增收工作,我们一是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积极宣传、示范带动。通过宣传、指导、典型事例引领推动发展。及时总结各扶残涉农经济组织中一些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加以推广,通过表彰先进,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二是提高精准帮扶度,提升帮扶质量。借助7月份开始的残疾人信息动态更新工作,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把最困难的残疾人优先安置到扶残涉农经济组织,通过劳动增收,改善他们的家庭生活。对有意向加入的合作社加强指导,符合条件的及时吸收进来。鼓励原有的组织根据生产需要继续扩大帮扶人数,让这项惠民政策覆盖到更多的残疾人。三是教育引导,转变观念。加强对残疾人的思想教育,转变过去等、靠、要的传统观念,树立劳动最光荣、自强自立的理念,引导残疾人通过参加劳动来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同步奔小康。四是加强监督,规范管理。区、街镇两级残联要进一步加强对各扶残涉农组织的监督与指导,促进各扶残涉农组织在执行财务等规章制度、合理安排残疾人用工、补贴资金使用等规范管理。

 

Q:其实不仅仅是七代会召开的重要时间,更是残联30周年的重要时间点,那么在过往的30年里,您作为一名残联工作者,感受到的变迁有哪些呢?让您感触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呢?

A:我从2015年接手残联工作。当时在册残疾人数19236名,到现在2018年10月在册残疾人数达到了22354名,财政经费也从8497万元到如今的16786万元。残疾人数的持续增长和财政经费不断增加,也从侧面反映了目前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让我感触最大的变化就是残疾人的基本生活越来越好、民生保障越来越完善,扶残助残的社会氛围越来越浓厚。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不断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我区在残疾人民生保障方面不断有新提升、新突破。逐步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扶持政策全覆盖。今年还完善残疾人商业保险内容,优化了残疾人意外保险,进一步扩大保险收益人群。残疾人民生保障不断完善的同时,扶残助残的良好氛围也在不断提升。相比过去,大家对残疾人的态度、观念也有了巨大的变化,现在更多的人能够去接纳、包容和理解,原来都是回避和拒绝的态度,从文明程度看,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伴随着青浦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大家都增进对残疾人的了解和重视,“人人都来关心残障人士,处处建设无障碍设施”的社会氛围日渐形成,残疾人的出行更加方便了,也让残疾人更好得融入了这个社会。我相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引领下,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定能创造残疾人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Q:邓朴方主席说过,30年的残联不是毛头小伙子了,而应该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那您对青浦区男子汉的担当和责任有没有什么新的规划呢?

A:我们青浦区各级残联顺利完成了换届选举工作。产生了新一届的领导班子。同时进一步健全了区、镇(街道)、村(居)三级组织网络,11个街镇残联全部成立了执行理事会,232个村(居)建立了残协。

残联作为残疾人的组织,代表的是残疾人的利益,满足的是残疾人的需求,管理的是残疾人的事务。组织的信任不能辜负、残疾人朋友们的期待更不能辜负,今后我们残联干部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以严和实的作风,恪守“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的职业道德精神,牢固树立以改革求创新、以创新求突破的理念,不断增强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目标,带领广大残疾人共创美好生活,开启新时代残疾人事业新征程。

 

Q:那么2019年针对本区的残疾人工作有什么具体的工作计划,可以与我们分享一下吗?

A:2019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残疾人事业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站在新起点、加快新发展的重要一年。全区的残疾人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区工作的中心任务,以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为动力,以深入推进残联系统群团改革为抓手,以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加强残疾康复服务为重点,强化管理,优化服务,大胆创新,不断满足残疾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2018年11月在上海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等重要举措,为新时代上海的新发展开辟了新的广阔空间。青浦位于长三角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是上海联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西部门户,是上海唯一与江浙两省都接壤的行政区。今后,区残联要提高站位、凝聚共识,中央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积极主动响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深化合作关系,促进长三角“朋友圈”范围内关于残疾人工作的交流互动、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携手绘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蓝图,共同促进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为残疾人谋划更美好的未来。

2018年8月份我们区残联分别赴苏州市吴江区残联、浙江省嘉善县县残联考察学习残疾人工作。11月,还分别邀请了昆山、吴江、嘉善残联来我区开展学习交流。2019年乃至今后,我们设想建设残疾人智慧管理平台,在服务好本区残疾人的同时,达到长三角周边几个城市信息同享、远程互动。由于上海的康复养护、医疗机构相对比较先进,江浙周边城市的残疾人康复、医疗方面如果有需要,可以通过平台,联系我们上海这边的养护、医疗机构,提供相应的咨询、预约、诊疗等相关服务,让上海先进的康复、医疗设施向周边辐射,能更进一步为周边区域的残疾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2018年年末,我们青浦区残疾人联合会微信公众号也即将开通,今后会把残疾人相关的政策法规、动态资讯等信息及时、有效、准确地送达关注人群,进一步实现残疾人无障碍信息沟通,同时也标志着我区残疾人事业进一步步入“互联网+”的新阶段。区残联还将通过创新宣传方式,制作扶残助残政策卡通宣传画册,让残疾人直观明了地了解与自己切身利益有关的政策。委托社会组织把上海市和青浦区相关扶残助残政策内容通过形象生动的动漫进行表现和宣传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