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二位高位截瘫者——王丰、潘逸飞,他们和许多高位截瘫者一样,整日蜷缩在轮椅上,渡过那难熬的一个个昼夜。然而,身体出问题了,可他们胸中的热血犹如岩浆喷发一般,每时每刻不梦想着摇着轮椅车,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这个梦想能实现吗?
2017年4月11日,由“手摇中国”发起的“一路向北,手摇有梦”长途骑行挑战正式启程。预计用100多天时间,跨越11个省份,骑行5800公里,自云南西双版纳景洪市出发,最终返回至北京768攀岩馆。全程参与骑行的队员只有王丰,部分参与骑行队员是潘逸飞。老谭(美国)是健全人,陪伴他们也参与整个行程。如果一切按计划完成,那本次活动将打破一项纪录,他们骑行的长度、穿越的地形复杂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在到达北京后,他们将着手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让这次活动不仅是中国的,更进一步升级为世界范围的,让大家对脊髓损伤更加关注。
重拾自强昂扬的向上精神
2017年6月29日,“手摇中国”团队抵达上海,并在上海市残联下属的阳光康复中心举办伤友交流活动。“手摇中国”一直致力于通过手摇车为国内残障人士带来更多适宜的运动项目。让脊髓损伤患者也能享受运动的乐趣和健康的生活。手摇车不仅使伤友在运动中重塑健康的身躯,更能帮助伤友们打破心中的枷锁,重拾自强昂扬的向上精神。
团队抵沪后,与上海的许多老友见面。尤其对于王丰来说,上海阳光康复中心就是他的母校。2013年王丰第一次独自一人远行来到了阳光中途之家,在两个月里,他对阳光中途之家留下了深厚的感情。每次回到这里,王丰总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对于手摇团队来说,万里行路上收获的不只有汗水和成长,还有浓浓的友情和深深的感动。
在活动现场,王丰和老谭首先向新老伙伴们简单介绍了手摇中国项目,他们唏嘘的说道,此次骑行中最艰难是那些永远也看不到顶的大山,绕过一个弯又是一个弯,以为下一个弯就能到达山顶,可总也不是;最惊险的是,下坡时速都在50码以上,很容易翻车,旁边就是悬崖,隧道里阴暗,车辆很多车速又很快,手摇车低矮危险性更大;最感动的是,一路上总能遇到好心人,帮忙度过各种难关;最惊喜的是,一次在云南,下大雨,山路非常难走,心情不美丽。这时出现了一群收香蕉的老乡,送给一大串香蕉,非常热情,顿感心里的不快通通消失,唱着歌,拖着香蕉就走了;最搞笑的是,在江苏时,天热蚊子多,小潘的手指被蚊子咬得打不了弯了的故事。脊髓伤友如何在野外住帐篷,管理二便,解决饮食和卫生问题。他们展现出的乐观与活力感染了在场的每个人,让现场伤友发现残障人士也可以自信地走出家门,参与自己喜爱的运动。
开启健康新生活
作为骑行队员中唯一的健全者——老谭在交流会上提出,目前残疾人面临的困难大多是由社会观念问题造成的,有些人主观认为残疾人就不应该出门,而是呆在医院或家里疗养。在沿途的骑行过程中,有些人会投来异样的目光,认为他们是在自寻麻烦。伤友们是精神状态良好的人,只不过需要轮椅代步,并不是绝症病人。事实上,只要他们克服一些后遗症,同样有能力和正常人过一样的生活。王丰说:这次破纪录的万里行,不仅是对整个团队身心的一次挑战,是打破人们对残疾人固有的刻板印象的一次挑战,更是帮助残障人士跨越内心障碍的一次挑战。希望这次旅途能够更进一步激发社会对残障人士生活和出行的关注。
残健融合 未来更美好
活动最后,伤友们现场体验驾驶手摇车,大家都十分好奇、跃跃欲试,并在手摇车上充分感受到了运动的乐趣。阳光艺术团团长潘静说:“曾经认为(手摇车)只是一种运动工具,但现在手摇中国告诉我,这是一种运动精神!”
当天晚上“手摇中国”的全体成员和阳光艺术团的小伙伴们举行了一个联谊派对,年轻人聚在一起总是那么自由自在,大家唱歌斗舞……多才多艺的老谭和艺术团舞蹈老师张敏、黄伟为大家献上了奥匈宫廷范的华尔兹,热情奔放的拉丁探戈和潇洒随性的摇摆舞。艺术团的小伙伴们也跃跃欲试,展示了还在排练中残健融合的轮椅情景舞蹈《蜕变》。大家度过了一个堪称阳光康复中心有史以来最嗨的轮友狂欢夜。“手摇中国”团队对阳光艺术团的年轻伤友们常常在一起聚会、组织一些出行活动……老伤友带动新伤友,交流轮椅生活的技巧和经验,互相帮助互相关爱的团结和凝聚力感到震撼和鼓舞。
在沪期间,手摇中国团队还与老友在外滩相聚,并乘坐公共交通体验了上海的无障碍设施建设。他们在沿途多个城市与当地残障人士互动,或进入大学进行宣讲,并接受各地媒体的采访,通过他们的亲身经历,带动更多残障伙伴走出家门、参与社会。希望公众提高对脊髓损伤者的认识,介绍他们独特的出行方式。让“残健融合”的理念充分实践,共建美好家园。文/孙劼(杨浦区 肢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