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jquery

外马路渡口的变迁

2016-12-27

    记得在我的印象中,外马路陆家浜路渡口,是我每每来往浦江两岸的生命通道。我见证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入住浦东后,外马路渡口在我眼中的变迁……
    曾几何时,当初的外马路,脏、乱、差、嘈、杂,雨天一地泥,晴天一路沙,外来人员卖假货的,贩黄碟的,运水产的,叫盒饭的,各种车辆乱鸣喇叭、横冲直撞,民工缺乏形象,赤膊斗殴,家常便饭,江边清新的空气,也难挡外马路上空难闻的气味。   
    而渡口的候客大厅楼,屋顶漏水,墙面脱落,引桥锈迹斑斑。江面上的老渡船啊,嘈声大,易摇晃,好似在开拖拉机。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船上没空调,冬天让人瑟瑟发抖,夏天令人汗流浃背……无奈呵无奈,江还得过,日子还得过,只能每次忍受着过江吧。
    更让我不敢恭维的是,渡口个别工作人员对待残疾人冷若冰霜的态度。有次我驾着轮椅车至渡口,为图方便省时,我用钱币代替筹码,却遭遇对方的断然拒绝。无奈,我只能慢慢下车,撑着拐杖,气喘嘘嘘地买好筹码,丢入箱中,方能上船过江,旁边的工作人员始终看着,不愿伸手……经历了这一幕,一天的好心情荡然无存。也许,八、九十年代的渡口,真的服务残疾人的观念比较淡薄,真的不理解残疾人也有“平等、参与、共享”的权利,也有被人尊重的权利,真的不清楚何为“以人为本”的理念。
    忽如一夜好运来,世博会的春风,终于吹绿了浦江两岸。我这个渡船的忠实乘客,被阳光的温暖一天天充盈心间,亲眼目睹了外马路渡口日新月异的变化。
    你看:整条外马路呵,从复兴东路渡口到陆家浜路渡口,仿佛一夜之间,原先的脏、乱、差、嘈、杂现象,所有的七零八落违章建筑,统统消失了,代之以崭新的黄浦江游览复兴码头,建起了充满老上海风情的老码头1-5号库,老码头阳光沙滩。
    时尚的希士会游艇俱乐部、洁圣游艇倶乐部,还有那喜欢以茶会友的张博士茗茶馆席地拔起。而雄伟、蜿蜒、漂亮的南浦大桥下,霓虹闪烁的帝龙大酒店,恰似一艘游览船,漂浮在黄浦江面上。在陆家浜路渡口的对面啊,映入眼帘的是:矗立起了绿树环抱,环境幽雅的黄浦区工人体育馆。
    夜晚,繁星点点,月光下,我驾着残疾车行驶在外马路上,凉风习习,灯光闪闪,阵阵船笛声飘过耳边,风景这边独好。一种平坦、整洁、幽静、舒心的惬意感受终于回来了,顿觉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随处可见的变化,岂止在景观上。随着时间的推移,渡口、船上出现了不少新的面孔。新的职工带来了观念上新的转变,让我感觉新旧渡口的天壤之别。比如:现在每当我驾车至渡口进口处,工作人员看见后二话不说,立即打开残疾人专用通道,免费让我穿行而过。想起过去残疾车过江,单次票价一度最高3.20元的情景,真让我感到受宠若惊。如今冬暖夏凉的空调世博渡船,给每一位乘客带来春天的感受。服务员那恪守尽职的态度,那微笑礼貌的眼神,引来旁边乘客羡慕的目光。此时,我百感交集,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涌上心头。再比如:当我偶尔在船上,残疾车电瓶没电了,不能启动焦急时,船上的当班小伙子会帮我手拉发动,拉了近十下,直至马达响起来,解除了我的后顾之忧。
    此刻,享受着这种细节上的变化,感受着这种随手志愿的精神,我唯有用一声“谢谢,辛苦你了!”来表达我对渡船职工的肃然起敬。蓦然,新老对比,一种被人尊重、理解,一种相互尊重,互释善意的氛围,让我感到:世道变了,活着真好!
从外马路渡口的变迁,不正折射出祖国的面貌,正发生着翻天覆地变化的一个缩影吗?  文/贺贤国(肢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