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jquery

媒体聚焦

新民晚报:30年让关爱阳光照亮残疾人的心灵

2018-06-26

1988年,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正式成立。30年光阴荏苒,上海残疾人事业取得了翻天覆地似的发展,特别是最近5年,更是上海残疾人事业发展最快、财力投入最大、残疾人获得感最强的5年。

明天,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第7次代表大会即将隆重召开,正值上海市残联成立30年之际,本报与上海市残联联合主办的《阳光天地》专刊特邀30位上海残疾人、残疾人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代表,从切身感受出发,畅谈残健融合30年光荣历程,展望同奔小康美好新时代!

30年盲人二三事

赵继红 上海市盲人协会主席

上海市残联组织建立30年,我从事盲人协会工作也有15年了。作为党和政府联系残疾人的桥梁和纽带,我亲眼看到残疾人事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亲身经历了盲协工作的巨大进展。其中几件实事,我始终铭记在心。

1988年11月10日上海市盲协推动首创了上海市盲人有声读物图书馆,2001年5月上海图书馆建立了盲人阅览室,2012年建立了盲人无障碍数字图书馆,可供盲人阅读的书籍大幅拓展,盲人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丰富。

199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明确了盲人免费乘车条款,盲人免费乘车得到了法律保障。1991年5月16日,时任上海市副市长谢丽娟在福利工厂发放了上海首批盲人免费乘车证。迄今已有约2.2万盲人享受免费乘车。

2008年,上海市盲人协会建议的“视力残疾人固定电话优惠服务”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惠及约4.2万人。

这几件实事充分体现出党和政府对残疾人事业的高度重视,对残疾人深情关怀,有力增强了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关心和关爱程度,也极大提振了残疾人的自信、自立和自强之路。

聋人生活换新颜

陈捷 中国聋人协会副主席,上海市聋人协会主席

我在残联从事聋协工作已15年有余,其间,残疾人工作大事不断,回忆起来仍历历在目。

2005年,第17届世界聋人联合会亚太地区代表大会第一次来到中国,在上海举行。后来,在聋协呼吁下,上海市残联又把听障人士信息无障碍补贴列入2007年市政府实事项目,实施至今,已有约3万位听力残疾人获益。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开办了残疾人专题、专栏和手语新闻节目,增配字幕,助力信息无障碍,消除聋人听不懂内容之苦。

这些变化都充分体现出党和政府对残疾人事业的高度重视,对残疾人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关心和关爱,这些都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奋勇前进,把聋人事业建设得更强、更美。

我与协会一路同行

任运灿 上海市肢残人协会主席

残疾人专门协会工作是残联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与残联30年共同成长的协会人,特别是连任三届上海市肢协主席的我,见证了协会与残联工作目标同向,荣辱同担,一路同行的发展历程。

我亲历了由肢残人协会创办的《灵芝草》发展成市残联机关杂志;又有肢残人读书会发展为市残联读书指导委员会指导下的残疾人读书会;还有肢协的体育联赛纳入了市残疾人体训中心的群体项目;无障碍督导已成为残联常态化工作;“智力助残”纳入了上海市志愿者服务管理体系;脊髓损伤者“中途之家”帮助重度肢残人回归社会。

这30年来,我见证了“三个活跃”的协会工作目标在基层协会不断开花结果、创新发展。我深深地感恩开创了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前辈们,感恩许多与残疾人专门协会心连心共奋斗、以“人道、廉洁、奉献”为己仼的残疾人工作者,以及社会各界和媒体志愿者朋友们,大家共同营造出残健同行、和谐美好的无障碍工作环境,让我和所有肢残人都能更好地平等融入社会,同奔小康!

智残人有了“娘家”

王绍荣 上海市智力残疾人和亲友协会主席 

残联发展30年,智力残疾人有了自己的“娘家”——智力残疾人和亲友协会。协会不断发展壮大,现在国家层面、市、区、街镇都有了完善的组织,开展各种活动。我作为一名残疾孩子的家长,有幸被选为上海市智亲协主席,就任之初就能有机会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会议,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内心倍感自豪,这充分表明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爱和对残疾人事业的高度重视。

上海市残联十分关心我们智亲协的发展,在领导的关心和大家的努力下,“两个体系”建设日趋完善,兜底服务全面落实,残疾孩子真正得到了实惠。

你我共同沐浴阳光

张心亚 虹口区智亲协主席、上海张心亚助残工作室主任

我是一个智力障碍孩子的母亲,也是虹口区曲阳街道“阳光之家” 2005年成立后第一个报名的“特教志愿者”,与更多智障孩子结下不解之缘。

记得2007年10月1日,中央有关领导视察曲阳“阳光之家”,他握着我的手说:“你们从事的是一项崇高的事业,你们用自己的爱心与奉献,为智障人士带来了欢乐,为他们的家庭带来了希望,全社会都尊敬你们,感谢你们。”这些话时刻激励着我,成为我助残服务的动力,也希望社会上的好心人越来越多,让关爱的阳光照亮每一个残障人士的心灵。

从小爱到大爱

王建民 上海市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主席

我担任上海市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主席已有10年。10年来,在上海市残联党组理事会的领导下,涌现出一大批从小家到大家、从小爱到大爱,热心精障人事业的志愿者、代言人、实干家。

从家长到协会工作人员、助残志愿者身份的转变,对我们和我们的精神残疾人亲属来说,都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值此纪念残联成立30年和上海市第七次残代会即将召开之际,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期盼精障人事业取得更大成果!

在体训中心的11年

周景景 2016年残奥会三金冠军

从2007年我到上海市残疾人体训中心参加轮椅击剑训练至今已有11年,我深刻感受到在上海市残联及体训中心的推动帮助下,上海轮椅击剑队一次次走出国门,取得优异成绩,更是在2016年的里约残奥会上获得5金2银1铜的好成绩,我个人也获得3金1银的成绩。

好成绩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自信,更给身边的残疾人朋友们带来了希望,让他们知道残疾人是可以为社会做贡献的,然后再用自身的力量去感染更多的残疾人,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达到真正的残健一家。

在体训中心,感触最深的就是我们时刻都感受着党和政府的关怀,中心党支部经常带我们出去参观革命遗址,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读书会等活动,以此来教导和指引我们走出自己封闭的圈子,与社会真正融合。

近几年,各区残联还给我和队友们安排了工作岗位,解了训练之余的后顾之忧。这得益于上海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开展和社会环境的改善,更有上海市各级残联及体训中心对我们的支持,我会时刻提醒自己要以自己的力量去做有利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事,从小做起,让我们身边的残疾人朋友们都走上自立自强之路。

关爱点亮我的人生

韩颖 全国自强模范,上海光影之声无障碍影视文化发展中心主任

曾是教师的我因病失明,人生陷入迷茫。残联向我伸出援手,转机从学习盲用电脑开始。后来,残联助力推进残疾人终身教育,使我有机会取得中英文双学士学位,并学习了速录、口译等技能。在残联的扶持下,我又创办了公益机构,携手残障伙伴和各界志愿者,致力于无障碍电影公益事业,两年推出作品百余部,共同参与残疾人文化服务。

如今我对未来信心满满。我永远记得,在参加第五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时,习近平总书记接见受表彰代表时对残疾人提出的希望:“更加勇敢地迎接生活挑战,更加坚强地为实现梦想努力!”

共绘上海残疾人事业美好蓝图

王爱芬 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党组书记

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会议将全面总结过去五年残疾人工作,确定今后五年残疾人事业发展方针和任务目标,选举产生新一届市残联领导机构,共同描绘上海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美好蓝图。

为政之道,民生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改善残疾人状况、增进残疾人福祉,作为做好残疾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一大批惠残举措落地实施,让广大残疾人与全市人民一道享有发展机会、共同享受美好生活。

过去五年,我们全面贯彻中央领导对残疾人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的重要指示,致力于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残疾人群众,残疾人生存发展状况明显改善、残疾人社会参与更加广泛。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逐年缩小,特殊教育取得新成果,残疾人就业状况持续改善,残疾人康复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无障碍环境建设方便了更多残疾人,覆盖城乡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让广大残疾人的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安不忘危,兴不忘忧。我们清醒地看到,在前进的路上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较为凸显,我们要深刻认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提出的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全面落实中央和上海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残疾人工作的决策部署,动员全社会参与支持残疾人事业,明确任务、狠抓落实,更加扎实有效地做好新时代残疾人工作。

未来五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对残疾人工作的领导,团结带领广大残疾人听党话、跟党走,共同参与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来,积极顺应广大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残疾人的春天真的来了

柴俊勇 上海市政府原副秘书长,2007年上海世界夏季特奥会执行主席

春天,意味着温暖、播种。30年前,全国上下都成立残疾人联合会,这是新中国在社会进步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我在上海市政府工作期间,曾联系过残联,与全国残疾人联合会首任主席邓朴方有过多次接触和交往,并出席了全国残疾人第四次代表大会,被选举担任中国特奥会执行主席,对残疾人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

党的十九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对残疾人来说又是一个春天。中央有关领导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让一个人落下,必然不能落下8900万残疾人。如今,绝大多数残疾人仍处于生活水平不高状况,共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不能忽视残疾人的梦想,残疾人要圆梦必须得到健全人的扶持。

尊重和重视残疾人,很重要地体现在城市无障碍的环境建设上。上海市人民政府对无障碍环境建设是很重视的,属于全国最早启动的城市之一。时任上海市长徐匡迪曾提出,无障碍设施建设,市政府机关要带个好头,标准是残疾人可以无障碍地走到市长办公室。

上海现有残疾人近百万,还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是受益面最广的一项民心实事,是城市管理人性化、现代化的必要举措。因此,呼吁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使上海的残疾人和老年人生活更便捷,让关爱的阳光照亮每个残疾人的心灵。

春天真的来到了。

一个老残疾人工作者的骄傲

钱关林 上海市残联原理事长

1988年,上海市残联成立。上海市领导参加第一届理事会成立大会时发表讲话,其中一句话让我至今难忘:“残疾人困难虽然多,但是如果每个上海人都能出一份力的话,困难都能解决!”

虽然我现在已是88岁远离一线工作,但仍关心着残疾人事业发展。残联成立30年来,上海的残疾人事业更是发生天翻地覆变化。

残联成立前,残疾人在福利工厂集中就业,现在是分散就业、按比例安置,还有许多人创业,带动健全人就业。过去,聋人和盲人在聋校、盲校读书,现在,特殊初职校升级为中职校,经过康复后的残疾儿童可以随班就读,还有许多人考入高校,或通过开放大学进修大专、本科课程。残联成立辅具资源中心后,辅具工作实现了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下沉到街镇社区,大大便利残疾人。残疾人的文体活动也是大大丰富了,以原聋人舞蹈团为基础的上海市残疾人艺术团在全国汇演上大放光彩,由上海运动员唱主角的坐式排球等残疾人体育项目也在残奥运会上争金夺银。

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必须以国家的发展为基础。改革开放特别是“十八大”召开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残疾人福祉。昂首走进新时代,“两项补贴”成为国家制度,这是国家发展实力的成果。今年全国助残日主题是“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这样的自信也是现在才能具有的。作为一名曾经的残疾人工作者,我深感骄傲自豪。

30年巨大变化令人难忘

徐凤建 上海市残联原理事长,中国肢残人协会主席

我在残联工作已有30多年,残疾人事业的变化天翻地覆,印象深刻的事情数不胜数。记得在上海市残联第一次代表大会开幕式上,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朱镕基同志即席讲话,就强调上海要加强城市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此后上海市残联历届代表大会召开时,四套班子主要领导都亲自出席,带动了全社会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的良好氛围,为出台各项保障政策和服务措施、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残疾人事业发展必须同全市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具体到实施则需要正确思想来指导。时任副市长冯国勤同志曾提出要适时地把“先救助、再保障、后福利”的次序调整为“先保障、后救助、再福利”,一词之差,就大大地推进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进程。

残疾人事业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困难和问题,挑战和机遇也始终相伴而生。2003年上海市肢残人协会一份调研报告反映部分工资水平比较低的中年残疾人职工生活困难,时任副市长的周太彤同志提出在上海建立居、村委会助残员机制。由此,一支数千人的助残员队伍在上海诞生,使残疾人工作走进基层,走进家庭。

我和特奥会结缘20年

施德容 中国特奥会副主席,上海市特奥会主席

1992年,我从卢湾区委副书记调任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同时兼任上海市弱智人体育协会会长(后改名为上海市特奥会)。在1996年成功举办上海第一届亚太区特奥会基础上,2002年上海正式申办国际特奥会,并一举中标。

2007年10月,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5年筹备,万众瞩目的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拉开帷幕,来自164个国家、地区的7450名特奥运动员和7万余名观众观摩了开幕演出,88个国家、地区进行实况或延时转播。此外,上海、北京等地的1877户居民共同参与接待外宾,4万余名志愿者提供专业服务,中国承办国际活动的能力也让世界刮目相看。

特奥会结束了,但特奥精神持续影响、改变着全社会——这其中包括残障人士,也包括更多普通人。筹备特奥会期间,上海建成了200个“阳光之家”后,又陆续增加了数百个“阳光之家”“阳光心园”和“阳光职业康复援助基地”。

最近,因工作之故,我来到普陀区的一个“阳光之家”,看到当年曾日日夜夜并肩工作的志愿者仍在岗位上提供服务,回忆起2007年以来的发展,不禁感叹,社会对于残障人士的关心已形成一种新常态,这种实实在在的关怀也是每年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殊教育服务“零拒绝”

汪海萍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党委书记

为保障残疾人平等受教育权的更好实现,30年来,上海努力为残疾学生提供多类型、高起点、高质量的特殊教育服务,取得了长足进步。

特殊教育对象逐渐扩大。从听觉障碍、视觉障碍、轻度智力障碍为主逐渐扩大到自闭症、脑瘫、多重障碍等各类残疾群体,基本做到“零拒绝”。

特殊教育体系日益完善。构建了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特教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送教上门为补充,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互相衔接、普特融合的特殊教育体系。近年来非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教育发展迅速,进步喜人。

特殊教育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先后出台数十个政策文件,为特殊教育保驾护航。通过提高经费投入标准,改善办学条件,加大残疾学生资助力度等为特殊教育提供经费支持。通过提高编制配比、岗位培训、职称评审单列等多措并举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特殊教育质量显著提升。30年来,许多残疾人走进高等学府的课堂,走进普通中小学、幼儿园随班就读,通过开放大学的网络课堂远程学习,这是他们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一条重要途径。

文化共享 与你同行

蔡金萍 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院长、艺术总监

一项事业要坚守30年是不易的,要发展顺利还能取得卓越成果更难能可贵。有幸、感动于我和我们剧院——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能参与到上海残疾人事业发展中,文化共享,与之同行。

与残联合作始于2008年,那年我导演了关注“阳光之家”学员的话剧《灿烂的阳光》,这是一部以真实助残扶残故事为背景的戏剧,当时几乎没有这类题材的剧目。该剧至今仍在上演,2015年赴俄罗斯圣彼得堡参加彩虹戏剧节,与观众虽语言不通,仍有人看完戏拉着我的手热泪盈眶。

2012年开始的残疾人文化艺术培训班是一次实验性的尝试。7年来,盲童朗诵班的学员成为全国首批通过文化部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朗诵等级水平考试的残疾人学员,形象设计(化妆)班的学员成为上海首批通过形象设计师初级考核的残疾人学员。

今年是中国福利会成立80周年。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先生创建中国福利会和新中国第一家儿童剧团——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她曾说“把最宝贵的给予儿童”,剧院71年来始终追随着她的脚步,希望能够一代又一代地传承她“全心全意为妇女儿童服务”的精神,与残联的合作,让我们的精神传承又有了另一种诠释。

难忘上海世博会生命阳光馆

曹子平 上海市残联原党组书记,2010年上海世博会生命阳光馆馆长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成功举办,这对于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在世博会159年历史上,这是第一次为残疾人设立生命阳光馆。

我有幸担任馆长,和同志们一起满怀对残疾人事业的热情、激情和真情,克服各种困难,胜利完成了从设计、布展到运行的全过程,在正式开馆的184个日日夜夜,共接待214万名观众。生命阳光馆虽然只是1200平方米的小馆,但它以深厚的人道主义情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丰富的内涵、新颖的布局和良好的服务保障,赢得了每位参观者的赞誉,先后有7万名观众留下了沁人肺腑的感言。

生命阳光馆虽已翻过历史的一页,但“让阳光在生命中燃烧”的精神,将激励我们勇往直前。

信息无障碍是图书馆的使命

徐强 上海图书馆读者服务中心主任

对于健全人而言,到图书馆读书看报上网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而对于残疾人则需要跨越很多障碍,尤其是盲人,无论是交通出行还是阅读上网,都非常不便。上海市残联与上海图书馆一直携手坚持为各类残障读者提供信息知识服务和阅读推广活动。实现信息无障碍,是服务残疾人的务实之举,也正是图书馆的使命。

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上海图书馆就启动了为残疾读者“送书上门”服务。2002年起,上海图书馆与上海邮政联手,在全国率先推出了为视障读者免费送书上门服务以及盲文图书音像资料免费邮寄服务。2009年,市残联与上海图书馆、上海市电影评论协会联手开展无障碍电影服务,每逢双月的无障碍电影欣赏活动至今一直是视障读者最喜欢的活动之一。2010年又推出了“阳光听书郎”外借服务,为盲人提供听书服务。

2011年12月3日“国际残疾人日”,上海图书馆推出了国内首个“无障碍数字图书馆”服务,全市逾42万残疾人凭残疾证即可直接登录使用。

30年来,上海图书馆为残障读者的服务从未间断,未来我们仍将一如既往,砥砺前行。

用音乐打开自闭症孩子耳朵

曹鹏 国家一级指挥,上海城市交响乐团、上海曹鹏音乐中心天使知音沙龙创办人

2011年3月3日起,全国残联于各大城市举办“爱耳日”慈善音乐会,在上海,上海市残联就委托我们上海城市交响乐团(以下简称“城交”)举办首次“爱耳日”慈善音乐会,当时,我们特意演出了双耳失聪的作曲家贝多芬创作的第五“命运”交响乐。从那时起至今,我们已连续8年为“爱耳日”举办音乐会演出。“城交”全体同仁们都非常重视、非常热情地投入每届音乐会。在每次音乐会上,我都会指挥乐队给可爱的失聪孩子们伴奏,他们戴着人工耳蜗,可以在音乐伴奏中和我呼应,唱歌,跳舞,这让我非常感动! 

“耳”对音乐家如同第二生命,我本人虽已耄耋93鲐背之年,但我有幸,至今仍耳聪目明,尚能耕耘乐坛,播撒春秋乐章。一个国家慈善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高尚的文化环境及人文素养。感谢上海残联为公益、为慈善,关爱特殊人群,为推进我国听力障碍预防及残疾康复工作所作的努力及取得的巨大成就。

从最美火炬手到残疾人工作者

金晶 上海市残联副兼职理事长

自从我16岁回到上海,20多年一转眼过去了。从最初仅仅是需要残联和外界帮助的人,到后来成为残疾人运动员,再后来成为残疾人工作者,感触很多。

我的一些比较重要的人生节点都和残联分不开:第一次装假肢,因为家庭困难,残联给了我补助;第一次参加演讲比赛,主办单位就是残联,在比赛中我第一次知道有机会从事残疾人运动;第一次到上海市残疾人体育训练中心,接触到轮椅击剑队这个温暖而团结的大家庭,我便决定留下来成为击剑运动员;第一次参加国际比赛拿到奖牌,深深地为有机会出国比赛而感恩;第一次成为残奥会开幕式的首棒火炬手;第一次接到残联抛出的橄榄枝,让我成为一名兼职的残联干部,为残疾人服务……

这么多的第一次折射出上海残疾人事业的巨大发展。我想,将来还会有更多的第一次,为残疾人做更多的事。

15年献身智障孩子养护事业

吴忠伟 黄浦区残联首任理事长,上海悦苗残疾人寄养园名誉园长

30年前,我在担任黄浦区首届残联理事长时,许多智障孩子的家长向我呼吁,希望有一个养护机构,帮他们解决既要工作、又要照料孩子的矛盾,这件事一直记在我的心上。退休后,为实现我的心愿,2003年10月我个人出资开办上海悦苗残疾人寄养园,历经15个春夏秋冬,真是“数年风雨阳光路,全靠八方爱与助”。2012年5月,在各级政府、残联及社会力量的关爱和帮助下,我又办起了“悦苗心智障碍疗育园”。悦苗开办之初只有17名学生,如今已有136名学生。

今年我已是近80岁的耄耋老人了,但愿有生之年继续为日益发展的残疾人事业,献出我毕生的精力。

改写听障儿童人生轨迹

李永勤 上海市残疾人康复职业培训中心聋儿康复科科长

我于1999年开始从事残疾儿童康复教育工作,19年来,亲身经历、见证和参与了上海听力语言康复工作的跳跃式发展。

上海听力语言康复专业人员由起步时的5名逐步扩大到目前的141名;康复服务理念从强调“能听会说”转变为倡导“全面发展”;助听器、人工耳蜗及无线聆听系统等辅听技术快速发展,为不同程度听损儿童均创造了优质聆听的可能。上海残疾人康复救助范围及力度也逐年提升,全市听障儿童均可免费获得各类辅听设备补助。

这些方方面面的发展,改变了上海听力语言康复工作的面貌及成效,也改写了听障儿童“十聋九哑”的人生轨迹。

做好残疾人的“店小二”

莫晓东 全国残联系统先进工作者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下,残疾人事业快速发展,残疾人生活显著改善,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过上了幸福而又有尊严的生活。同时,我在闵行区颛桥镇残疾人专职委员这个助残工作的基层岗位上,也深刻地体会到,当前残疾人依然是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社会群体之一。

我会继续做好残疾人的“店小二”,一个电话、一句请求、一次探访,楼再高、路再远、事再烦,我都会及时赶到,为残疾人提供必要服务。同时,做好爱心的“播种机”,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帮助更多的残疾人朋友树立起自强不息、乐观向上、乐于助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状态,不断传递正能量,展现新时代残疾人风采。

“中途之家”让伤友回归

解海霞 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中途之家”项目负责人

2009年,脊髓损伤者“中途之家”率先在上海试点建立,历经9年发展,已惠及上海16个区22个社区“中途之家”的伤友。我亲眼看到,许多伤友通过在这里的康复,不仅重新鼓起生活勇气,走出家门,减轻照顾者负担,还成为工伤法律顾问、康复志愿者、艺术团成员,在社会上发光发热,伤友们真正得到了一个从病床回归社会的中途之家。

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作为全国“中途之家”资源中心,不仅创建了生活重建康复模式,帮助伤友重建生活,实现人生价值;还通过网络志愿服务形式,为全国各地伤友提供帮助;同时,受中国残联委托,起草制定了《全国脊髓损伤者中途之家管理规范与运作标准》,推动全国“中途之家”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我非常荣幸成为这个项目的探索者和管理者,见证了上海市残联在推动残疾人康复事业发展中的不懈努力和显著成效。

残疾人圆了象牙塔梦

于江 上海开放大学残疾人教育学院首任院长

2010年秋,上海开放大学与市残联协商合作举办残疾人教育,上海开放大学成立了残疾人教育学院。2011年3月,154名残疾人率先圆了象牙塔的梦。8年来,在双方密切合作下,上海开放大学残疾人教育学院结出累累硕果,本、专科14个专业累计招生3288人,毕业2582人。中专招生693人。组织各类职业技能培训4千多人次。通过进修学习,许多残疾人找到了更加理想的工作,实现了人生价值。

聋人舞者鼓舞我奉献

岑爱斌 上海市聋人舞蹈团艺术指导

1982年,35岁的我结缘无声世界。适逢两位聋哑姑娘有出访日本表演的任务,短短时间内,我们千方百计,排练出“春江花月夜”与“敦煌彩塑”两个独舞,演出取得了轰动效果!次年,上海市盲人聋哑人艺术团成立。1986年,聋人教师李名扬与我一起创作了内地第一个手语歌舞《我的中国心》,惊艳四座。

这些年来,上海市聋人舞蹈团不断取得优秀成绩,这离不开所有老师和团员的努力,也要感谢残联对特殊艺术教育的高度重视。回忆过往,感觉自己已融入了酷爱舞蹈的无声群体,我与她(他)们有着因音乐舞蹈而结缘的难忘友情,残疾朋友们热爱生活,热爱艺术,渴望成功的自强不息精神,鼓舞着我继续奉献!

难忘《生命之墙》雕塑

曹瑞强 残疾人雕塑家

人生中有许多难忘的回忆,其中最特别的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首次设立以残疾人为主题的生命阳光馆,而我则领命承担雕塑《生命之墙》的创作任务。《生命之墙》是我从事雕塑创作以来最大的一件作品,我与爱人谢璐并肩“作战”,通过这件巨型浮雕展示出生命的孕育、成长、希望、追求、迷茫、痛苦、欢乐,表达了人与生命的永恒主题。

我们残疾人虽有不便,但同样可以热爱艺术,也正是有着我们为世博会默默的奉献,才铸就了生命阳光馆的勃勃生机。未来,我们同样要用那灵巧的双手去迎接更多、更新的挑战,实现人生价值!

残联伴随我成长

王任杰 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公务员,残奥运会游泳亚军

9岁时,残联将我从学生游泳健身班选入了全运会代表团,又作为最年轻的选手参加了1996年全国残运会。自此,我便在残联的关心培养下,一步步走向了三届残奥运会领奖台。20多年来,让我对上海这座城市的温度有了更加深切的体会。

大学毕业后,我先就职于黄浦区残联。作为2014年首批上海市级机关和事业单位残疾人专项考试招录的公务员之一,我来到上海市政府办公厅,从一个受残联帮助的受助者成为了一个为社会、为百姓做事的服务者。迄今已有36位残疾青年通过考试成为机关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大家不忘初心,恪尽职守,得到了同事、单位和社会认可。我相信,在党和政府的格外关心、格外关注下,残疾人同样能在新时代奋斗出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盲人圆梦无障碍电影

蒋鸿源 上海无障碍电影发起人

看电影对盲人是一种奢侈,然而,无障碍电影让这种奢侈成为日常文化生活的一部分。从2006年我提出无障碍电影设想,到大家在残联带领下,合力制作无障碍电影光碟,请盲人进电影院“看”当月新片,再到全市设立17家无障碍电影院,定期为盲人放电影,还深入社区服务,上海无障碍电影获得极大发展,大大地丰富了盲人的文化生活。

手语新闻打开一扇窗

陆康俊 原上视新闻《时事传真》手语节目责任编辑

2000年5月,《时事传真》手语新闻在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正式播出。这是上海市残联和上视新闻综合频道共同创办的全国首个面向听障人士的新闻节目。从2013年开始,手语主持人还走上了上海两会的舞台,在开幕式电视直播中首次配播手语翻译。残疾人朋友和健全人一样,同步聆听党的声音,感受政府和社会的关怀。近年来,上海一些区的电视台和广播台也开办了专门服务残疾人的广电节目,这些都充分体现出上海城市文明的发展进步。

这些瞬间给了我们温暖

廖瑛 安利公益基金会上海办公室总监

安利公益基金会与上海市残联的第一次合作是2004年赞助上海市听障儿童和青少年演讲比赛。合作过程中,我们不仅被残联工作人员质朴的爱心和负责的态度所打动,更被残疾人身残志坚的精神所折服,促使我们长期关爱这个群体。后来,我们资助成立崇明聋儿语训部,还在支持上海特奥会的大框架下,帮助了很多智障孩子,曾任特奥全球信使的特殊青年徐闯也成为我们的员工和志愿服务队成员。

十几年来,在助残过程中,我经历了很多感人瞬间:聋哑儿童带上助听器后牙牙学语的执着;听到音乐家演奏的美妙音乐时,盲童绽放的笑容;还有徐闯在做志愿者、帮助其他智障人士时所展现出的自信……这些瞬间,给了我们温暖,也促我们继续前行。

(信息来源:2018年6月25日《新民晚报》A25-28版)


[关闭窗口]